2008-06-27

[自说自话]梦-6月26日


开始说梦之前,先唠叨几句,对于25日的梦读书中文网观者兄作出了如下的解读:“看上去是两件事:第一是楼主最近见到了不在少数的几个多年未见的朋友,感觉外面的世界变化很大,有些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第二是某个人对楼主的MM有威胁感。MM不会变心,但楼主害怕那个人用逼迫或诱惑的手段使MM变心。” 且不论观者兄的解析是否正确,但是我们清楚的是,当局者迷,这些解读如果不是由观者兄提点出来,我是绝不会想到的。感谢观者兄。
  ======梦的开始线=========
  昨天的梦似乎很多,但是只有下面一个比较清楚。
  我又重回了大学,还是本科原来的寝室。我好象因为住在校外很久没有回寝室了。但是发现我的床铺被别人睡过,上面有好多头发。这时我的床铺的位置不是我本科时的位置,而是研究生时床铺的位置。后来知道来睡我的床的人是奇的老乡。我心下对那个人大为不满,新说你来睡就睡吧,可以总也得不时的清理一下。
  后来我的位置又回到了本科时的位置,老七睡在上面。寝室的人都在,我们一边准备睡觉一边聊天,聊的什么记不清了。第二天大家起床了,都有课要上。我问他们都上什么课,我也想去一起听。结果发现因为大家都是高年级了,由于感兴趣的方向不同,所听的课都不一样,小勇子说他的课偏化学方向,浩子则是什么什么制造,其他人没说,但都是不一样的课。我心下很悲伤,觉得大家就这样被不同的课分开了。我说我会去随便听几门再决定选什么课,不知道自己离开校园这么久,大家都高年级了呢。我也不知道自己还跟不跟得上。忽然又想起,自己曾在这个学校毕业过的,于是就不那么担心了。
  又到晚上,卧谈。老七说他在攒钱给我买游戏,因为他知道我有一个PSP。李明晟在我的上铺,向我要PSP,说要看看,并问我都玩儿什么游戏。我答,我几乎没在PSP上玩儿什么游戏,几乎都是拿它来看电子书。并且有些自豪的说,自从我有了PSP,我都在上面看了10本书了呢。大家都笑。小勇子用比较夸张的语气说“哟~~都十本了哪,厉害啊”。这种语气是我们大学时常用的,多是半开玩笑的取笑的意思。 我仍是很高兴的。
  梦中似乎还出现了祥仔,他有对我们说什么事,可我记不清是什么了。梦是怎样结束的,或者究竟有没有结束,我不清楚。但是我能想起的就这些了。
  
  ==========梦的结束线=============
  梦里,我的大学的同寝一一亮相,除了睡在小勇子的上铺的“首长”同志。梦里还有老七和祥仔。
  这个梦引起了我对本科时代的怀念。自从起床后到现在,那些并没有在梦里出现的所有的人的名字和影像不停的在我的脑海中轮替出现。
  同寝的小勇子和明晟,自毕业后再也没有见过。冷奇见过两次,浩子见过几次,老七见过几次,祥仔好像见过一两次,首长见过一次。
  上次回国时与大家的聚会,仍然清晰。只是不知道大家都怎么样了,又变了么?想念你们。

2008-06-26

[自说自话]梦-6月25日


这是我昨天做的梦,早晨起来之后记录下来的。

==================梦的开始线==============================
  睡的晚,仍有梦做。这次比较乱。
  先是在湖上遇到一个中年男子捕鱼,他捕鱼不是用的网,而是用一个类似标枪似的长矛。他捕上来的鱼都是凶恶的鲨鱼,需要特别小心。同行朋友问,你做着工作不会被鲨鱼咬么?那男子答,我一般看准了危险性较小的母鱼才捕,说着便穿中一条,举过头顶。我分明的看到了那挣扎的鱼的森森白齿,心里想这样的事若危险性小,那危险性大的又能是什么呢?
  
  随那中年男子回他家。出来迎接他的是他的儿子和一头狮子。这是一头家养的用来看家护院的狮子,但我仍有些害怕它,但是我也没什么表露出这种惧意。在他家里闲聊,他喝酒,给我,我没要,说自己不能喝酒。他和我的朋友聊天,我去看他捕回的鱼。那鱼的身长比我要高,仍旧插在那长矛上,长矛斜斜的插在场院里。在被曝晒。这鱼与已经被清理过,脊背上有深深的刀痕,我抚摸鱼身,感到手指疼痛,疼的地方不是接触鱼的手指,而是指背。
  
  后来,这个中年男人成了我初中同学的父亲。我和表弟在他家里玩。他家里除了那头棕色的雄狮,还有一头灰褐色的豹子,好像还有另外的狮子,但是我没有见只是听说。他们家人都出去办事,让我和表弟在家里等。我们就在他家关这些动物的地方玩。这些动物被关在室内的围栏里,围栏并不高。虽然他们不满意被关进去,但他们似乎也没有尝试跳出。这些狮子豹子像被关起来的狗一样,吼叫,焦急的转圈。表弟去抚摸他们的头安抚他们。我没有,我想我是陌生人,我害怕这些动物不接受我的安抚,反而会伤害我。在狮子豹子们的围栏旁边,有个小铁丝笼子,里面有三只小鸡,刚刚出生不久的样子,似乎是灰黑色的?颜色记不清了。笼门是打开的。我把其中的一只捧在手里,感觉毛茸茸的,也很好看,它的眼睑是黄色的。我看到眼睑是因为这小鸡显得虚弱不堪,频频闭眼休息。我便把它放回去了。同时又想,狮子和小鸡,要是相遇了怎么办,狮子会不会吃它们?
  
  这时,我和表弟同时接到电话,说要我们出去接谁。我们赶快出门,结果外面在下雨。我拿出伞来,结果怎么也不能完全撑开,就像是散的龙骨坏掉的样子。折腾了半天还是弄了一身雨。远远的看到我的盟兄弟大哥和付大哥一起走来,都双手拎着兜子,里面装着买来的各种菜。我心想难道有聚会?赶忙跑过去接他们,给他们打伞。这时天却晴了。我问他们有没有赶上雨,他们说被淋了个底儿掉。不过我见他们时,我们大家身上都已经没雨了。看到我表弟走远,他们拉我到一边儿,说我们知道你现在困难,我们帮不了许多,就有这点儿钱,你拿着。边说两人边拿出钱来塞给我。我先是推脱,后来收下。我感动地拥抱了他们。
  
  我们一起回去我的同学家。这是他的家人都回来了,包括我的同学,他的爸爸,妈妈和妹妹。大哥叫我跟同学的妈打招呼,好像她不喜欢没礼貌的人吧。我打招呼,但似乎没人看到我。
  
  以后的梦,又记不清了。
  
  ======================梦的结束线=============
  
  今早7点45起的床。

2008-06-25

[自说自话]为了迎接mm归来而换的桌面


mm这次去巴西,原计划是两个月,结果她实验进行顺利,提前三个星期还多久完成了任务,然后可以提前两周回来。她现在正在巴西观光旅游。前几天她在一个叫做Rio的海滨小城盘桓。由于天气不好,所以很多当地有名的景区都没有能去参观。和她同行的只有另外一名女生,因而也有人告诉她们什么什么地区最好不要去,危险... ... 目前她们到了一个名叫

paraty的地方。希望那里这两天天气晴好,她们就能多多外出,享受一下巴西风情了。
再有一周不到,mm就会返回亚特兰大了。我心里很高兴。特意把电脑的桌面换成了目前这个。画面温馨,叫人感动。而且是画面背景是极具现代感的Sleak black颜色,看着养眼,而且节电。喜欢的话点击下面的图片去下载吧。

祝mm玩儿的开心,早点儿回来。

2008-06-24

[心理藏书]当尼采哭泣 082 附书评



译者: 侯维之

作者: [美]欧文·亚隆 Irvin D. Yalom
ISBN: 9787801096159
页数: 358
定价: 23.00元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3-04-01
【conge按】下面是我看后的书评,原发于豆瓣。

  距离我第一次邂逅这本书,已经整整有有4年了。
  我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通过我的女友。那时此书应该刚刚出版不久吧。记得,她是从图书馆借得的这本书,读过之后大加赞赏。后来她又买了一本,借给了朋友。这本书在今年早些时候,才由她的朋友还回来。
  
  然而我读这本书的因缘,却不是她的推荐或者是这本书的归来。
  
  为什么4年前我没读这本书呢?那时因为我对哲学家是怀有敬畏之心的。这其中“畏”的成分多一些。因此以尼采这样一位哲学家为主人公的书,让我不敢猝然翻开。是啊,那时的我是那么的愚蠢。
  
  另外,这本书封面上,写着的是“心理小说”。坦白讲,我不喜欢这四个字的搭配。我觉得小说配不上心理。对此我没有个合理的解释。但是这四个字 确确实实地让我有轻视这本小说的念头。多美奇怪啊,我喜欢心理学并且选择以它为业,我喜欢小说,经常捧着一本如痴如醉的阅读。可是对心理小说却那样的嗤之 以鼻,甚至,从来不曾认真的读过一本。这样的偏见是时候终结了。
  
  读这<当尼采哭泣>,便是消除偏见的开始。
  
  我很高兴我读了这本书。它使我着迷:看看他的主人公吧,尼采,宣称上帝已死的哲学家;布雷尔,他那个时代欧洲最负盛名的医生。甚至书中的配角 的名声也是那样的让人如雷贯耳:弗洛伊德,路.莎乐美。还有安娜.欧事件2。这些生活在百年之前的人们对他们所在的学科——哲学,医学,心理学——影响是 那样的深远。一部描写他们之前故事的小说,想想就让人激动。
  
  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两个男人之间的故事,尽管事情的起因是因为女人,二人的挣扎也部分的源于女人。两个伟大灵魂之间的互相救赎,通过二人不断的 会面而展开。这过程并不一番风顺,而是曲折蜿蜒又奇峰频现。通过这本书的作者,我至少有兴趣去了解一下尼采的哲学了。当然哲学探讨不是本书的 重点,我也许要开始阅读尼采了。
  
  我从书中了解了很多事情,关于谈话治疗,关于生命的感悟,关于尼采的永劫回归,关于人的宿命... ...我不能一一列举,也不想这么做。因为这样会破坏后来人的阅读乐趣。
  
  我在这里想做的就是,向你推荐这本书。找到它,打开它,阅读它吧。虽然这是一部小说,是一个编造的故事,但是它精彩。充满有益的谈话而不枯燥。你需要运用你的心智,参与到他们的谈话中去,说不定你也会有意外的收获。
  
  最后要说的是,本书的编辑的确偷懒了。本书错别字稍嫌多了一些。

此书已经于2007年被拍成了电影,本书的作者担当编剧,我下载了但是还没有看,据说是比较忠于原著的。

免费下载
下载链接一:from Acrobat.com
地址二:from 115.com

在线预览:(如果你是使用rss订阅或者浏览器的版本太低,可能会看不到在线预览,请访问收心阁预览,并安装flash插件


2008-06-19

[明信片儿]寄出的第一张


这是张卡片来自于Uptight All Night , 是我比较喜欢的一张。寄往了芬兰一个陌生人那里。 她的地址是通过postcrossing.com获得的。postcrossing.com是一个全球性的明信片儿交流网站。在那里,你可以给素未谋面的人发明信片儿,也会收到来自异国他乡的问候,觉得非常有意思。

这张卡片是我发出的第一张卡片卡片的名字叫做“The Night The World Turned Golded”。“The Night The World Turned Golded”是一套卡,共三张,这是第一张。我非常喜欢。给大家上个大点儿的图,一起欣赏吧。看不到这张图的可以到这里去看。

下面是我在卡片背后写的字:

    Party
    
    Here is the party
    Everyone seems happy.
    No matter what, Let's
    Enjoy
    
    Everybody got a beer
    I have more
    If you need.
    Drink them with loneliness
    In it, maybe you can find me.
    
    This place is full of people
    But all that I can hear
    Is just my heart beat... ...

2008-06-16

[明信片儿]Uptight All Night

作者: Jordan Crane
副标题: 30 Postcards
isbn: 0811859789
书名: Uptight All Night
定价: USD 9.95
出版社: Chronicle Books
装帧: Card Book
出版年: 2007-08-16

这是一本由明信片组成的书。
  其实干脆就是一套明信片,共三十张。
  你可以一张张的把它撕下,写上收件人地址,贴上邮票,让它去旅行。
  
  第一次遇到这套明信片,是在学校的书店里。当时我是去找那种用于文件整理的彩色贴纸,结果偌大的书店我跑上跑下的,都没有找到我要的东西。进 了书店,无论怎样我都是要逛上一会儿的,单单是书的封面就能吸引我驻足。而这本明信片书个小巧的身材,精美的封面,直接吸引我将它拿起来把玩,翻看。
  
  里面的每一张卡片,都是那样的鲜明却又冷艳。直将我的心浸入水底的清凉感受,瞬时将我包裹。我,完完全全的因着这些卡片,而陷入自我的空明。
  
  我掏出笔记本,迫不及待的记录了当时的感受。而又把它放回书架。我享受了它带给我的欢愉,但我并没有当时把它买下。
  
  时间过了一个星期,我在自家草坪上目睹了蛇的爱情(见我的blog:http://congel.blogspot.com/2008/06/blog-post_15.html)。不知怎的,这套卡片又马上占据了我的头脑。这次我没有迟疑,蹬上自行车,飞快地达到书店,买下了它。
  
  在豆瓣的我爱明信片小组,我发帖说,这套明信片儿将只寄给陌生人。这样的人有多少呢?我想了又想,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自己,所有的人都在那个范围里。自己唯一了解一点儿的,也就是自己。即便是自己的朋友,彼此也不见得了解其内心。
  
  第一张卡片已经写好,可以开始它的旅程了。这张卡属于一套名字叫做The night The World turned Gold的卡片,是三张中的第一张。
    准备寄往芬兰。
  下面,是我在将要出行的卡片上写的字:
  
    Party
    
    Here is the party
    Everyone seems happy.
    No matter what, Let's
    Enjoy
    
    Everybody got a beer
    I have more
    If you need.
    Drink them with loneliness
    In it, maybe you can find me.
    
    This place is full of people
    But all that I can hear
    Is just my heart beat... ...

以上文字先发于豆瓣,原题为 我非常喜欢的一组明信片

2008-06-15

[自说自话]门前草坪上的蛇



这一段时间以来,我每天都会搬着小马扎来到自家的门口,看看蓝天,听听鸟叫,看看蚂蚁搬运我早餐时掉的面包渣。有时也拿着PSP读从网下下载的PDF电子书,或者,单纯的坐在那里发呆——MM在巴西的日子,虽然也忙碌,却也无聊很多。

发呆的时候,我就盯着家门前的草坪,期待着什么时候或许会落下只不知名的小鸟,或者是松散蹦蹦跳跳而过。这样的期待往往落空,因为,比起不远处的林子,草坪中吸引它们的东西实在不多。这空旷而平淡无奇的草坪吸引我的地方也不多,这大概是我对它过于熟悉的缘故吧。于是当草地上出现了一条蛇的时候,立即就吸引了我的视线。

这条蛇是昨天出现的。一开始,我并不知道那是一条蛇。不仔细看的话,它更像是被哪个小孩玩腻了丢弃的一条黑色的带子。不过我对这块草坪是在是太熟悉了,我知道这篇草坪几乎没有过小孩子来玩耍。他们通常是在我家房子的另一侧大呼小叫的玩各种游戏,把各种玩具撒的满院子都是。再说,一条黑色的带子是不会引起他们的兴趣的。

不过这条带子却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盯着它发呆了好久,越看越觉得那是一条蛇,在那里一动不动——或许是条玩具蛇,要么就是蛇蜕的皮——,我这样想,但并没有起身去看。即便好久没有见到蛇了(最后一次见到也是在动物园那样的地方),懒惰的我您可坐着,也不想走到太阳底下为了看一条没什么新奇的玩具或者蛇皮去爱晒。我搬起马扎回屋,一夜无话。

今天早上,我又搬起马扎到了屋外,想在开始开始一天工作之前,先享受一下室外的空气。那条带子还在,我以对它没有兴趣了,甚至没有向它看第二眼便开始了我的天马行空。孤独的一个人的日子,并不那么好过,好想mm早些从巴西返回来啊。今天她是会给我打电话的,我就能知道她是否能提早结束实验,提早返回圣保罗,如果她导师能出改机票的钱,也许她下个星期就能回来,该多好啊。我对mm的挂念也可以早点结束... ... 咦,我的眼睛好像有点儿花,有条黑带子在草坪上动,昨天有风它都没动,今天没风啊? 我定了定神,向草坪望去,几乎立即就看出来了,那是一条蛇,黑色的活的蛇。它正想那条黑带子爬过去。嘿,那黑带子不会是它蜕的皮吧?这是我的第一想法。它为什么要回来呢?再次脱皮么?我记得蛇脱皮时都是找安全的地方啊,这青天白日地下它敢在这里蜕皮?也许是条怪蛇吧。

我认定了它是来脱皮的,而那条黑带子,肯定是它之前脱过的皮,那皮看上去就同它一模一样,除了没有闪亮的光泽。要是这样的话,这蛇每次都来一个地方蜕皮,说不定过不了多久这里就会有好几个蛇皮了呢。我记得蛇蜕皮时是没有抵御能力的,那么我等一会儿它蜕皮的时候一定要近距离的看一看。这条怪蛇,说不定能满足我的这个好奇心。 那条黑蛇这时已经在它以前的皮周围逡巡了好几圈,最后紧贴着它的皮停下了,一动不动。我想,我先不打扰你了,等一会儿再来看你蜕皮的过程,可惜我没有相机。一边想着这些,一边回屋泡茶去了。

大概过了二十分钟(我实在是等不及了),我走出屋子要开始我的“观察”了,却惊奇的发现,那蛇走了,只有昨天的那个黑带子——它的皮,我想——还在原地。谁惊吓了它吧也许。真是让人失望。为了使失望少一点,我决定走过去看看它的皮。不看则已,这一看,我大吃了一惊。

那条黑带子并不是黑带子,也不是蛇皮,而是一条蛇。不是玩具,而是一条实实在在的蛇,它死了。昨天我看到它时它就是死的了。我瞬间像被什么击中了。刚才那条蛇,一定是他的伴侣。她是来陪伴他的伴侣的。她是否知道他已经死掉了呢?她肯定知道,她肯定很悲伤。她冒着被天敌发现的危险,被阳光只考的痛苦,来到爱侣身旁,只求再静静地呆上一会儿。

我几乎落泪,为了门前草评上蛇的爱情。

2008-06-14

[影评]Dogville/狗镇

先给给个影片信息(来自豆瓣)
影片名称:Dogville
简体中文名: 狗镇

编剧: 拉尔斯 冯 特里厄 (Lars von Trier)
导演: 拉斯·冯·特里尔 (Lars von Trier)
主演: Nicole Kidman / Paul Bettany
上映年度: 2003
官方网站: http://www.dogville.dk/
制片国家/地区: 丹麦 / 芬兰 / 法国 / 荷兰 / 挪威 / 瑞典 / 英国 / 德国
又名: 厄夜变奏曲 / 狗城
imdb链接: tt0276919
【conge按】本文首发于豆瓣。因为我懒,写完的文章就懒得动了。如果有错字什么的,先给大家道歉了:不过,你也先将就着看吧。改不改的,以后再说
=================正文开始==============

这部电影剧情的影评,够多了,有好的又不好的。从各个方面讨论的都有,得出各种结论的也都有。不过我不打算评论那些影评了,有错的,就让你们错去吧。反正是纠正不过来的,我又不能“shoot you and burn your town”。
  
  于是,我来讲这部电影讲故事的方式。
  
  想形容这部这部电影,却找不到恰当的词汇:我阅读的太少了。不过一句英文确实掠过我的大脑,那就是“this movie totally blows mind”。
  
  一个舞台,简单的布景,向你展现了一个的小镇-狗镇。哦,其实我看不出它的破落,我看到的就是一些用线条在地上勾画的平面图。这些线条勾勒出 了每个人的住处,街道,教堂,没有一棵榆树的榆树街,甚至狗镇的唯一的那条狗,也是画在地板上的... ... 当这些在我眼前以全景出现时,那种感觉就像是,怎么说呢,像是造物主在上方俯视自己自己的造物。 这一切初看起来,怎么也同肮脏没落联系不上,相反显得那么干净清亮。我想,故事的女主角Grace第一次冒冒失失的闯进这个小镇时,也是这个感觉吧。
  
  电影是一种通过视觉表达的艺术形式。现在的电影也正是在用各种各样的视觉特效拉人们进入影院,喂给人们各种各样新奇的视觉体验。而在这同时, 这些视觉盛宴却大多不能兼顾人的思维,使之成为了没有营养的垃圾食品。说他们是垃圾食品可能还高抬了它们了,食品还可以充饥,而那些只追求视觉特效的玩意 儿,在人们出影院之后也就被人们丢到垃圾桶了。
  
  而这部电影则是另外的一种视觉表达——我且将其称作缺失的表达吧。
  
  舞台上没视觉阻碍,一切一览无余。但是你却知道那地面上的有的线便是墙壁,有的线是街道,有的线是灌木丛。演员几步就走到了悬崖边,你却能知 道其实那时远离镇子的地方。各种具体事物的缺失却最大限度的激发起任的想象力。这就像我曾经热衷武侠时,看小说中描述的种种招式便不由得在头脑中演练起 来,那种快感无所匹敌。而当电影电视将这些小说用视觉的形式呈现在你面前时,就没有想象的余地了。屏幕或者银幕上的闪转腾挪你来我往,虽则精彩,但愿不能 带给我那种由想象带来的快感了。而这部<狗镇>再次调动起我的想象,让我参与到故事中去了。我会不由自主的想象出狗镇的街道,各家的房屋,落 日的余辉,黎明的静谧。这才是最为完美的视觉特效。
  
  这种视觉刺激上的缺失,除了给了你让你使这部片子更好看意外,还将其想要表达的意义更加的凸显出来了。没有复杂的背景来吸引眼球,那么你的大 脑大可以不浪费精力去处理过多的视觉信息,而转向了对故事的关注。即便你的眼睛有时离开屏幕,你也不会错过什么画面。而事实上你也不会错过什么,因为电影 所讲述的故事本身,会牢牢的将你抓住,不会让你分神去做其他事情。
  
  影片的故事很精彩,但是其实进行的很缓慢。导演通过将故事分解为10个章节(9章+1个intro),有效的将这种缓慢给化解了。而这种缓慢再一次的,给了观众们(严谨一点,应该说给了我)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并消化这个故事。
  
  故事也确实需要你去消化:它充满了隐喻,冲突,变化。没有一件事是无用的,没有一个细节是多余的。就在这一览无余中你会慢慢发现隐藏的肮脏,缓慢的,走向故事的高潮。
  
  还是忍不住说有些不靠谱影评几句。若想理解这部电影,你得站在故事中每个人物的角度去看带这个故事。每一个人物,甚至动物--那条叫做摩西的狗。
  =============================
  有人说,看这部电影看到小宇宙爆发,我想小宇宙爆发的感觉,同“mind blowing”是差不的吧。这样的话,我的小宇宙也被这个片子引爆了。

2008-06-12

[电脑网络]读书中文网重新开张


读书中文网混的这两年多来,见识了她收的种种磨难,先是版权问题,后来的服务器问题,后来被停开,重开,又停又开,再到论坛推到一切的改革,再到这次的关闭。各种滋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知晓。现在论坛重开,之前所有的数据都没有了,重新注册ID,重新来过。
比较让我惊奇的是,每次停开,总有那么多网友不舍中文,开一个临时论坛继续老坛的事情。而重开之后,似乎根本不用号召,大家又都重聚读书中文大旗之下。
这次重开,版面设置更改,管理层也没有建立,一切都像个新生的论坛那样,白的如纸。所不同的是,所有的人都在陆续返回,虽然大家还在观望论坛发展方向,但也都像等待发令枪的运动员一样蓄势待发。相信有这些热心的人在,读书中文会很快振作的。

如果你不知道读书中文,我也不想多做介绍,只是悄悄告诉你,我看的中文电子书,90%来自读书中文。心理藏书中发布的中文电子书95%以上来自读书中文
以上。

2008-06-11

[心理藏书]《科学研究的艺术》 081


作者: (英)贝弗里奇
译者: 陈捷
统一书号: 17031-81
页数: 179
定价: 0.50元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1979
【conge按】:正在读这本小书/老书。说这本书小,是因为其篇幅:加上封面都不到200页,而且属于每页字数比较少的那种,读起来也轻松,不像现在的某些译著那样净讲些美式中文,搞的人得先把那些句子在脑子中转换成英文才能理解。
说这本书老,你看看我贴的此书的封面就知道了。79年出版,跟我的年龄一样大。我虽不认为自己老,但是作为书来讲,它也该算是高龄了吧。不知道你在图书馆邂逅它时,会不会因为其老旧的装帧将其错过掉。我想我是可能会的。

书的装帧也许老了,但是其内容却不老。现在多少在讨论科学研究方法的论文都还在不停的引用其中的内容。

科学我懂一点点,艺术我一窍不通。但什么是科学研究的艺术呢?在科学网上开博的王鸿飞在评价这本书时说“每一个行当都有其套路... ...这些套路如果是关于思想和思考方法的形而上的东西,大概会被称为艺术”。我认同他的说法,确实这本书主要是从思考方法上给立志于科学研究的年轻学生们指明,应当怎样发现科学问题并且解决它们。而这些“形而上”的思考方法,基本上是适用于所有的科学学科的。我把“形而上”打上引号,一个原因是因为我是从王鸿飞哪里引用的这个词,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实在是不太懂这个词的真正涵义。不过就我理解,这个“形而上”同武功秘籍中的内功心法差不多,也就是说你不管打南拳还是踢北腿,这个内功心法都是相通的。而科学中使用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则可能因学科不同而相异,其区别可能就是各个武术门派的差别了,你习螳螂拳法我练梅花桩,各有各的窍门儿。虽然这本书并不是讲心理学如何如何,我仍将其纳入我的心理藏书。其原因就是,你研究心理学,这种内功你得练。

贝弗里奇是一个生物学家,书中举的例子也有很多是贝弗里奇所熟悉的生物领域的例子,但这丝毫不影响我这个学心理学的人从中汲取营养。因为他不是在教你怎么做生物实验,打“生物拳”,而是告诉我们一些科学家们如何思考并解决问题的经验。这些经验的得来,应该并不容易。本书中的一段文字可以来描述这种情况:科学研究就像是在一片雾霭中登一座你并不熟悉的山,你试着找各种路径,然而开始时往往并不顺利,然而可能是在某种偶然的情况下,就忽然找到了一条登顶的路。而当你站在顶峰回望身后的路时,会羞愧的发现你的探索过程中犯了那么多的错误,如果你早注意到一些地方的话,你是完全可以走一条非常快捷的途径的即便不快,至少也能避免走火入魔。而科学家们往往不会报告他们走过的崎岖路程,而是把那条快捷之路报告出来。(以上凭回忆写出,未能完全遵循原文)。贝弗里奇用这本书做着同样的事情,将科学研究的捷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使我们在踏上科学研究之路时,少走几步弯路,早点儿打通任督二脉。那我们还等什么,为了早日叱咤江湖,赶快拿起这本秘笈吧。

这本书还有一个续篇,篇幅也不大,名字叫做<发现的种子>,待我稍读过之后自会奉上。

当然,有“形而上”的艺术就有”形而下“的技术,王鸿飞在其博客上还推荐了一门将科学研究的技术的书籍,是E.B. Wilson的An Introduction to Scientific Research,此书也有中文版,其引用信息为:科学研究方法论/(美)威尔逊(Wilson,E.B.)著 石大中等译,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1988.3。我会不会在收心阁中推荐这两本书,还等我看过之后再说吧。

下载地址:
地址一:from Acrobat
地址二:from 115.com


在线预览
(如果你是使用rss订阅或者浏览器的版本太低,可能会看不到在线预览,请访问收心阁预览,并安装flash插件).


2008-06-03

倾听大自然



本文灵感来自《in to the wild》一书(authored by Jon Krakauer)和《Wired》杂志六月号的一篇文章<Quiet Please!> by Clive Thompson.

没有人的世界是怎么样的?你能想象么?对于自然的神秘,你是心驰神往还是心怀恐惧?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荒芜还是繁荣?丑陋还是美丽?清新还是混浊?柔软还是干硬?甜美还是苦涩?恬静还是喧闹?

别的问题我回答不了,但最后一个,我想那样的地方一定不会是安安静静没有声音的。道理其实不用说,这个地球不只是我们人类的居所,在没有人类的地方,正(可能)是其他生物的天堂。它们在丛林或者草原游荡,呼朋引伴的去觅食饮水,向异性唱着情歌;又或者向自己的群体通报危险的临近。更别忘了清风的飒爽的舞蹈,小溪潺潺的歌唱。没有人的世界,一定是在和谐的交响。

说道这里,我再来问一个问题吧:自然界既然有这么多生物一齐发声,那你想过没有,各种生物是怎样在这样“混乱”的背景中区分出自己同类的语言的呢?你可能会说,这需要有个大嗓门儿,喊得声音大不就行了。这没错,我们在嘈杂环境里叫人的时候,都是要叫足了丹田气,然后扯着脖子喊的。而且人还发明了扩音器,来帮助我们人类轻松解决这个问题。但这个解决方式对于动物来说可没有这么简单。声音大了,同伴是能听见了,敌人也能啊。你总不愿意唱个情歌没引来爱情却惹来杀身大祸吧。而且,一个物种声音大了,其他物种若想传达自己的信息就得用更大的声音,按照进化论的逻辑,地球上早晚会出现个喊一嗓子就引发地震生物。恐怕下一次的生物大灭绝就得是由于动物们唱情歌引发地震海啸山崩地裂引起了。这随是玩笑话,但也能说明只提高音量不是解决办法了。

也许你要问了,这个问题有那么重要么?动物们爱咋叫就咋叫呗,干我们何事呢?这个问题相当重要啊,你想,若是一个动物无法收到来自同伴的警报,很可能会成为自己天敌的盘中餐;又或者它的求爱曲完全洇没于其它声响当中,它就得打一辈子光棍儿,没法繁衍后代,延续种族。这不但会给个体,而且会给整个群体带来灭顶之灾。我们和野生动物虽然没有什么来往,但是在这个地球上共同存在的我们,是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的。如果他们都灭了顶,人类也就差不多寿终了,而且还不见得是正寝。

好了好了,我知道你早就知道答案了,音量的提高不是解决办法,就去找音频呗。没错伟大的大自然正是通过音频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不同的生物通过不同的声音频率来传达信息。这就像我们听收音机一样,想听北京交通广播调到103.9兆赫,想听中央电台音乐之声调到90.0兆赫。动物们也是通过不同的频率向外广播自己的信息,相互之间不串台。问题解决。没有人的世界,喧闹却又完美和谐。

等等,你有问了,我怎么老提没有人类的世界啊,有了人类的世界,就不和谐了么?难道人类就不用特定的频率发生,传递信息了么?嗯,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没错,人类是自然之造物,也遵循自然规律,以一定的频率来传递信息,不大会跟其他物种串台。然而不幸的是对我们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仍然是肯定的:人类正在破坏自然的和谐。这不是因为我们本身发出的声音:是我们的生活所依赖的各种机器的声音。想想看吧,我们周围的拿一种机器是安安静静的呢?洗衣机电风扇空调都会嗡嗡的响,马路上的汽车喇叭自行车铃铛。火车飞机轮船... ... 我们知道有噪音污染,在大城市里禁止鸣笛,禁止夜间施工,可是在我们的动物邻居栖息的大自然中,没有人给颁发这个禁令。即便有这样的禁令,汽车在路上行驶的声音,白天施工的声音照样是对动物们的迫害。我们知道有些工厂生产噪音大不适合社在人居住的地方,就把这样的工厂建到动物们的领地上去,从而把他们驱除。

野生动物们一直就远离人类,但是人类的噪音却不曾放过他们。Bernie Krause靠录制大自然的声响为生,他经常带着录音设备摄入到深山老林,旷野草原,去记录大自然的声响。然而他却发现,这样的记录越来越难了——即便是在亚马逊原始森林的深处。“在那样的远离人类的地方,”他说,“我仍是会记录到来自人类的声音。不被污染的地方难于寻找”。这些声音包括天上掠过的波音747的破空之声,即使英里之外的电动机械的声音。在自然界里,你会惊异于这些声音居然能传播这么远。 于此对应的,Bernie Krause记录的各种自然之声里,音频的广度和密度都降低了。这意味着发出这些频率声音这些动物的数量在减少,甚至可能在一定范围内灭绝了。

我想我们在用噪音污染自己的城市,杀光我们的动物邻居之前,应该做些什么了。在我们发明制造机械的时候,要多考虑一下怎么让他们安静的运行,而不是要去和我们的动物朋友去串台。

文章的最后,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下Bernie Krause在世界各地记录的自然之声。值得一提的是他把这些音频同google Earth结合了起来,标注了这些声音录制的地点。通过听这些声音,我跟随者Bernie Krause神游了那些野外之地,跟随着他 in to the wild。这些声音,并都是轻柔恬静的,可是它们却带我走进了内心的宁静。
收听地址:http://earth.wildsanctuary.com/

P.S. 《in to the wild》是一本相当好的书,曾被拍成电影。我把此书和此电影列入了我本月的阅读观影计划。

2008-06-01

[心理藏书]Handbook of the Neuroscience of Language 080


作者: Brigitte Stemmer / Harry A. Whitaker
ISBN: 9780080453521
页数: 512
定价: USD 150.00
出版社: Elsevier Science
装帧: Hardcover
出版年: 2008-03-17
【conge按】这本书我没有读,而是在网上看到后直接在心心水滴认知与脑科学论坛和网友们分享的。没想到的是这本书让版主cell兄非常兴奋,在草读了两章之后,他说:“感觉架构还是很合理的
作为handbook,方方面面几乎都涉及到了
至少可以作为涉及语言的seminar报告与学习的必备资料
不过,可能正是作为handbook的原因,内容更多的是综述,
并且没有包括太多现在激烈争论的观点
当然也可能是第一版的原因吧
相信未来的版本会更好”。
既然有人喜欢,我当然乐于跟更多的人分享。不过这里我还要交代一句,免费电子版的目的是为了向大家介绍书籍,作为大家买书的参考。个如果大家经费不是那么紧张,遇到好书的时候不妨就买上一本正版的,或者要求你所在的单位或者图书馆买上一本。以购买正版的方式支持作者和出版社,才能建立起良性循环,鼓励作者写更好的书,给出出版社以出更好的书的动力。另一方面,如果你自己写了一本书,你和你的出版商也肯定不喜欢盗版或者免费电子版四处横飞影响你的大作的发行市场。而且从我自己的感觉来讲,阅读纸本书比阅读电子版要对眼睛好。总之一句话,如果你喜欢一本书,请购买正版

简介 · · · · · ·


  Inthe last ten years the neuroscience of language has matured as a field.Ten years ago, neuroimaging was just being explored for neurolinguisticquestions, whereas today it constitutes a routine component. At thesame time there have been significant developments in linguistic andpsychological theory that speak to the neuroscience of language. This book consolidates those advances into a single reference.
  The Handbook of the Neuroscience of Language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is field. Divided into fivesections, section one discusses methods and techniques includingclinical assessment approaches, methods of mapping the human brain, and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interpreting the multiple levels of neuralorganization that contribute to language comprehension. Section twodiscusses the impact imaging techniques (PET, fMRI, ERPs, electricalstimulation of language cortex, TMS) have made to language research.Section three discusses experimental approaches to the field, includingdisorders at different language levels in reading as well as writingand number processing. Additionally, chapters here presentcomputational models, discuss the role of mirror seytems for language, and cover brain lateralization with respect to language.Part four focuses on language in special populations, in variousdisease processes, and in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The book with a listing of resources in the neuroscience of language and aglossary of items and concepts to help the novice become acquaintedwith the field.
  Editors Stemmer & Whitaker prepared this book to reflect recent developments in neurolinguistics, moving thebook squarely into the cognitive neuroscience of language and capturingthe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over the past 7 years.
  * History section focuses on topics that play a current role in neurolinguistics research, aphasia syndromes, and esion analysis
  * Includes section on neuroimaging to reflect the dramatic changes in methodology over the past decade
  *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section reflect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Audience
  Researchers and clinicians in neuropsychology, neuro- and psycholinguistics. Libraries and hospitals.

 目录:


  PART I – Methods and Techniques 1. Classical and Contemporary Assessment of Aphasia and Acquired Disorders of Language 2. The Hypothesis Testing Approach to the Assessment of Language 3. The Intracarotid Amobarbital Test (Wada Test) and Complementary Procedures to Evaluate Language Before Epilepsy Surgery 4. Architectonic Language Research 5. Microgenesis of Language: Vertical Integration of Linguistic Mechanisms Across the Neuroaxis 6.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Common Neuroimaging Techniques PART II – Neuroimaging of Language 7. PET Research of Language 8.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Research of Language 9.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in the Study of Language 10. Direc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Language Cortex 11.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 as a Tool for Studying Language PART III – Experimental Neuroscience of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12. Disorders of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13. Impaired Morphological Processing 14. Disorders of Lexis 15. Disorders of Syntax 16. The Neural Bases of Text and Discourse Processing 17. Neuropragmatics: Disorders and Neural Systems 18. The Role of Memory Systems in Disorders of Language 19. The Relation of Human Language to Human Emotion 20. Acquired Reading and Writing Disorders 21. Number Processing 22. Neurolinguistic Computational Models 23. Mirror Neurons and Language 24. Lateralization of Language Across the Life Span 25. Interhemispheric Interaction in the Lateralized Brain PART IV – Clinical Neuroscience of Language A. Language in Special Populations and in Various Disease Processes 26. Acute Aphasias 27. Language in Dementia 28. Frontal Lobes and Language 29. The Torque Defines the Four Quadrants of the Human Language Circuit and the Nuclear Symptoms of Schizophrenia Identify Their Component Functions 30. Stuttering and Dysfluency 31. 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 A Model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Memory 32. Subcortical Language Mechanisms 33.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in Multilinguals 34.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in Aging B.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in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35. Acquired Epileptiform Aphasia or Landau-Kleffner Syndrome: Clinical and Linguistic Aspects 36.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in Williams Syndrome 37.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in Autism and Asperger Syndrome C. Recovery from,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of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38. Spontaneous Recovery of Aphasia 39. Therapeutic Approaches in Aphasia Rehabilitation 40. The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Aphasia 41. Recovery and Treatment of Acquired Reading and Spelling Disorders 42. The Role of Electronic Devices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Language Disorders PART V – Resources 43. Resources in the Neuroscience of Language: A Listing

作者简介 · · · · · ·

  Brigitte Stemmer, Canada Research Chair in Neuroscience and Neuropragmatics, Université de Montréal, Canada;
  Harry A. Whitaker, Northern Michigan University, Marquette, USA




下载链接:
下载链接一:From Acrobat Share (PDF格式/9.17MB)
下载链接二:from iFile.it(.rar压缩格式/8.17MB)
下载链接三:From Rapidshare.(.rar压缩格式/8.17MB)
地址四:from 115.com

请使用7zip软件解压缩.


在线预览
(如果你是使用rss订阅或者浏览器的版本太低,可能会看不到在线预览,请访问收心阁预览,并安装flash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