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29

[讲心堂]北大考研辅导班 03年 心统 第七讲

终于在新年到来之前,把03年的考验辅导班全给大家发出了。只是不知道大家是否能看到我的这篇文章了。不管怎样,希望考研的同学一切顺利!

北京大学 考研辅导班录音.
北大心理系 为03年考生提供的考研辅导.
2002年12月14日的课堂录音的第三部分.
授课人: 甘怡群
科目:心理统计
文件大小:9MB


powered by ODEO


欢迎访问讲心堂中的其他辅导班录音。

2006-12-22

[心理藏书]《句法结构》(乔姆斯基) 039

互联网上真是高手众多,《句法结构》的中文版终于找到了。在这里要感谢 读书中文网的DeCare网友提供。 需要说明的是,我找到的这个版本没有封面版权页等信息,我在网上找了一下,也没有找到本书的封面。如果哪位路过的大侠有此书的更详细信息,希望能留个言,给小弟指个路。谢谢
【作 者】:(美)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著;邢公畹等译
【装帧项】:19cm / 132页
【出版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979.7
【ISBN号】: / H314.3
【原书定价】:¥0.44
【主题词】:英语—句法结构 句法结构—英语
文件格式:PDF
阅读软件:Acrobat reader
文件大小:2.8MB
图书简介 1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 (Chomsky)著,1957年荷兰海牙摩顿出版公司出版。全书共10章。在此之前,乔姆斯基于1955年写了《语言理论的逻辑结构》,由于种种原因,该书直到1975年才正式出版,《句法结构》可以说是该书的纲要。

《句法结构》是对美国传统的描写语言学的一场革命,其革命性首先表现在乔姆斯基站在理性主义的立场上反对描写语言学的经验主义。

他把语言学看成跟自然科学中的其他科学一样,可以从假设出发,进行推演并形式化。换句话说,非经验主义是可能的。《句法结构》有一半篇幅用于英语语法的形式化。非经验主义和形式化是转换生成语法的首要标志。

把句法关系作为语言结构的中心并以此说明语句的生成是这场革命的又一表现。为了描写和解释语言现象,乔姆斯基在《句法结构》中论证了语法的生成能力,认为应该把语法看成是能生成无限句子的有限规则系统。

它以"核心句"为基础,通过转换规则描写和分析不同句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该书分析了以"马尔可夫过程"为基础的通讯理论,认为它只能生成有限状态的语法,而这种"有限状态的语法"不能生成象英语这种语言里含有不连续结构的所有合乎语法的句子。基于此,乔姆斯基提出了转换语法模式,认为它才能生成所有合乎语法的句子而不会生成不合乎语法的句子。转换语法模式由短语结构规则、转换规则、语素音位规则三套规则构成。

短语结构规则有三种:合并、递归、推导式,其基本形式是x→y 。→读作"改写",这个公式就是将x改写成y。短语结构规则生成的是"核心语符列",不经过转换直接由这种语符列得出的基本句型叫"核心句"。

转换规则包括:移位、删略、添加。最后运用语素音位规则得出实际说出的句子。这三套规则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转换规则,因为短语结构规则和语素音位规则实际上继承了描写语言学的"直接成分分析"和语素音位的分析,转换是一种创新,它使语法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句法结构》把语义排除在语法之外,这一时期的理论框架不包括语义部分。乔姆斯基认为,语法理论不应该建立在语义的基础上,而应该用某种严格的、客观的方法去代替对于模糊的语义的依赖。不过这一立论在后来的发展中做了重大的修正。

《句法结构》是转换生成语法第一阶段--古典理论的代表作,它的出版被人们认为是"乔姆斯基革命"开始的标志,也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
图书简介2
《句法结构》 (美)乔姆斯基著 邢公畹 等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79年

该书原著1957年出版,对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提出挑战,标志着语言学史上又一次划时代的革命,即“乔姆斯基革命”。这场革命直到今天还没有完结。

该书阐释了乔姆斯基对语法的见解,提出对语法应有两点要求,即“简单明了”和“具有生成能力”。该书还从理论上说明了主动句、被动句之间的变换关系,提出了新问题。阅读该书,可以了解转换--生成语法产生的渊源和理论基础。

该书及乔姆斯其他一系列著作,奠定了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句法分析自动化的最初动力及句法模式,亦来源于乔斯基的语法理论。

作者简介:
乔姆斯基(1928- ),美国语言学家和语言哲学家,创立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这一理论不仅获得语言学界很高的评价,而且在心理学、哲学、逻辑学等方面引起人们普遍的重视。1972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84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 1928~ )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他早年曾研究过现代希伯来语口语,就读宾夕法尼亚大学时专攻语言学、数学和哲学。从1951年到1955年,他作为哈佛大学学术协会一名年轻会员,开始进行学术研究。从1955年起,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并在加州大学、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讲过学。他以对现代逻辑学和数学的兴趣,用类似数学公事的式子,来建立生成语法体系,并以此来描写自然语言。

Chomsky认为生成能力是语言最重要的一个特点,他研究语言的时候,主要从形式上、结构上考虑问题,他认为语法应该是“一种装置(device),这种装置能产生所研究的对象语言的许多句子”。他以类似数学那样的方法,演绎的方法,把语法分析过程公式化。他确立某种句子为核心句,规定许多转换规则,有些是任选的(optional),有些是必定要进行的(obligatory),确定转换方向,如此进行转换,生成句子,并认为说话的人士这样地组织句子,听话的人也是这样去理解句子的。

Chomsky还认为句法结构包括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句子的意义主要通过语意说明规则从深层结构上得出,而句子的语音则通过语音学上的规则从表层结构上得到,换言之,深层结构说明意义,表层结构说明语音。


[免费下载]:
地址一:from Acrobat
地址二:from 115.com
地址三:from Rapidshare

在线预览
(如果你是使用rss订阅或者浏览器的版本太低,可能会看不到在线预览,请访问收心阁预览,并安装flash插件).














2006-12-15

[心理藏书]Syntactic Structures (2nd Edition) 038

今天是学期末的最后一天,所有的考试都已经结束,我做助教的课的工作也已经完成,明天开始就可以稍微的放松一下了。于是今天一共发两本书,以示庆贺。
发这本书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原先在我这里买过考研资料的网友写过信来求这本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这本书中文版比较难求了,因为各个电子书论坛忽然重视起版权问题来。 读书中文网刚刚从数据崩溃中恢复过来,百废待兴。我在网上读书园地的权限又太低,只得找本英文版的来作交代。 不过,英文版的自有好处,只是你可以尝试理解作者的本意,而不用别人揣测之后再传达。
希望求书的那位朋友满意这份答卷。
作者: Noam Chomsky
isbn: 3110172798
定价: USD 20.95
出版社: Walter de Gruyter
装帧: Paperback
出版年: 2002-12-31
文件格式:PDF
阅读软件:Acrobat reader
文件大小:24.7MB
作者简介:
乔姆斯基(1928- ),美国语言学家和语言哲学家,创立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这一理论不仅获得语言学界很高的评价,而且在心理学、哲学、逻辑学等方面引起人们普遍的重视。1972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84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 1928~ )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他早年曾研究过现代希伯来语口语,就读宾夕法尼亚大学时专攻语言学、数学和哲学。从1951年到1955年,他作为哈佛大学学术协会一名年轻会员,开始进行学术研究。从1955年起,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并在加州大学、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讲过学。他以对现代逻辑学和数学的兴趣,用类似数学公事的式子,来建立生成语法体系,并以此来描写自然语言。

Chomsky认为生成能力是语言最重要的一个特点,他研究语言的时候,主要从形式上、结构上考虑问题,他认为语法应该是“一种装置(device),这种装置能产生所研究的对象语言的许多句子”。他以类似数学那样的方法,演绎的方法,把语法分析过程公式化。他确立某种句子为核心句,规定许多转换规则,有些是任选的(optional),有些是必定要进行的(obligatory),确定转换方向,如此进行转换,生成句子,并认为说话的人士这样地组织句子,听话的人也是这样去理解句子的。

Chomsky还认为句法结构包括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句子的意义主要通过语意说明规则从深层结构上得出,而句子的语音则通过语音学上的规则从表层结构上得到,换言之,深层结构说明意义,表层结构说明语音。


[免费下载]:

地址一:from Acrobat
地址二:from 115.com


在线预览
(如果你是使用rss订阅或者浏览器的版本太低,可能会看不到在线预览,请访问收心阁预览,并安装flash插件).














[心理藏书]组织行为学(第九版) 037


作者: (美)D·赫尔雷格尔 / (美)J·W·斯洛克姆 / (美)R·W·伍德曼
译者: 俞文钊 / 丁彪
isbn: 7561725000
页数: 1111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 85
装帧: 精装
出版年: 2001-3-1
文件格式:PDF
阅读软件:Acrobat reader
文件大小:37.1MB
简介 · · · · · · 
   本书主要特征为时代性、新颖性、科学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作者根据21世纪的时代特点,提出了组织行为学研究者应该着重探索的管理者与领导者应该发展与培养的七种能力;这就是自我管理能力,管理沟通能力,管理差异能力,管理道德能力,跨文化管理能力,管理沟通能力,管理差异能力,管理道德能力,跨文化管理能力,管理团队能力和管理变革能力。
    由于21世纪管理的组织形式为学习型组织,在这一组织中要强调自我管理、团队管理。此外,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合资与跨国企业不断发展,因而跨文化管理显得特别重要。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因而要注意提高管理多元化与管理差异的能力。西方社会同样重视道德管理,重视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在我国这就是要特别注意精神文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理论将应用到实践中去;反之,通过大量的个案案例分析可归纳出相应的主题、观点与概念。
作者简介 · · · · · · 
     D·赫尔雷格尔(Don Hellriegel),是管理学教授并且是得克萨斯A&M大学的罗瑞梅学院与工商研究生院的经济学贝内特教授。他在肯特大学获得理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赫尔雷格尔博士从1975年起就一直是得克萨斯A&M大学的一名教员,而且他还一直在为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和科罗拉多大学工作。现任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管理学与经济学教授。他在肯特州立大学获得理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在华盛顿大学获博士学位。 
    J·W·斯洛克姆(John W. Slocum,Jr),是南部卫理公会大学的组织行为学教授。他在肯特大学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在华盛顿大学获得组织行为学博士学位。现为《组织动态发展》杂志的副总编和《国际商业》杂志的编辑。他还在一些组织、企业、银行、公司担任顾问。
    R·W·伍德曼(Richard W. Wlldman),现任得克萨斯大学的管理学教授,讲授组织行为学、组织发展以及研究方法。 伍德曼在俄克拉何马州州立大学获理学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在普度大学获博士学位。
目录:
  总序
  中文版前言(附原文)
  译者导言
  前言
  作者简介
  第1章 组织行为学导论
     预习案例:辛西娅·戴娜尔
    自我管理能力
     核心成分
     能力:自我管理——福特公司注重能力的选拨程序
     职业管理
    管理沟通能力
     核心成分
     同管理角色的关系
     能力:管理沟通——微观沟通 
    管理差异能力
     核心成分
     差异的种类
     能力:管理差异——无边界行为
     改变员工与客户
     性别
     种族与民族
     年龄
    管理道德能力
     核心成分 
     道德两难困境
     能力:管理道德——MONY集团的米歇尔·罗斯
    跨文化管理能力
     核心成分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能力:跨文化管理——中国的集体主义
    管理团队能力
     核心成分
     个人主义与团队精神
    管理变革能力
     核心成分
     技术力量
     能力:管理变革——追求速度
    学习框架
     环境力量
     个体过程
     群体与人际关系过程
     组织过程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与概念
     讨论题
    发展能力
     能力:管理差异——对差异的态度
     能力:管理沟通——美国康普的詹姆斯·哈宾
   第1部分 个体过程
    第2章 人格与态度
     ……
    第3章 知觉和归因
    第4章 学习和强化
    第5章 工作中的激励
    第6章 工作的激励:目标设置和奖赏系统
    第7章 工作应激
   第2部分 群体与人际关系过程
    第8章 群体与团队行为
    第9章 权力与政治行为
    第10章 冲突与谈判
    第11章 领导:基础
    第12章 领导:当代发展
    第13章 人际沟通
   第3部分 组织过程
    第14章 组织中的决策
    第15章 工作设计
    第16章 组织设计
    第17章 组织文化
    第18章 组织变革
  附录 学习组织行为学的工具与技术
  综合案例
  作者索引
  主题与组织索引
  互联网上的组织索引


[免费下载]:
地址一:from Acrobat
地址二:from 115.com


在线预览
(如果你是使用rss订阅或者浏览器的版本太低,可能会看不到在线预览,请访问收心阁预览,并安装flash插件).














2006-12-06

[心理藏书]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 036


译者: 林颖等
作者: (美)班杜拉
副标题: 当代心理学名著译丛
isbn: 7561727704
页数: 964
定价: 79.00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1-12-1
文件格式:PDF
阅读软件:Acrobat reader
文件大小:26MB
简介 · · · · · · 
   本书的出版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堪称是学习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首先,它标志着学习理论的参照点由行为、认知、情感或环境等单一方面向三者综合的转变,改变了传统学习理论重个体轻社会、重直接经验轻间接经验、强调单向决定作用而忽视人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的思想倾向。在该书的序言中,班杜拉开宗明义地指出,他的理论“冠以‘社会’一词,意指人类的思想和行为的诸多社会根源;冠以‘认知’一词,是认识到思维对人的动机、情感和行为的因果归因影响”。
  其次,该书改变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方向。这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班杜拉关于个体、行为、环境的交互决定的观点被学习理论家广为接纳,研究者日益重视社会性的交互影响对学习所起的积极作用,这直接引发了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情境主义学习理论的革命。第二,班杜拉在该书中系统阐述的行为自我调节机制为其继承者齐莫曼、申克等人发展成自我调节学习理论,并且全面引入课堂学习和教学的实践中,与当今盛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道影响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第三,在该书中深入阐释的自我效能理论已被研究者进—步发展成一种学习动机理论,与韦纳的归因理论、卡芬顿的自我价值理论、德威克、洛克等人的目标设置理论一并成为解释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有力工具。
  本书对于今日的心理学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体现在其理论观点迄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体现在班杜拉所采用的方法论值得我们学习和参照。班杜拉指出,一种综合性的心理学理论必须采用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微观分析用于澄清影响个体机能发挥的基本心理机制,宏观分析用于揭示社会情境因素对人类发展、适应和变革的影响机制。一种好的心理学理论必须具备广泛的解释力和预测力,适用于多个领域。为此,他把自己的研究涵盖到心理学、社会学、精神病理学、体育运动、商业、国际事件等诸多领域,引证的文献达3000多项。这样的研究方法和治学态度,在心理学研究中是不多见的,值得引起那些仅仅满足于脆弱的理论分析或实证研究的心理学者的反思和借鉴。
作者简介 · · · · · · 
   艾伯特·班杜拉(A1bert Bandura,1925~)出生在加拿大艾伯特省的蒙达。像斯金纳一样,他也是在一个小镇上长大的。他就学的中学仅有20个学生。1949年,他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获学士学位,1951年在美国衣阿华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翌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他在衣阿华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尽管接受的是临床心理学方面的教育,但由于受赫尔的学生斯彭斯的影响,对实验模式的有效性印象颇深。1953年,他到维基台的堪萨斯指导中心,担任博士后临床实习医生,同年应聘在斯丹福大学心理学系执教,1964年升任正教授。在这期间,受赫尔派学习理论家米勒(N.Miller)、多拉德(J.Dollard)和西尔斯(R.R.Sears)的影响,把学习理论运用于社会行为的研究中。此后,除了1969华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一年外,一直在该校任教。其中, 1976年至1977年间出任心理学系系主任。
  由于班杜拉的奠基性研究,导致了社会学习理论的诞生,从而也使他在西方心理学界获得了较高的声望。他在197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1973年获加利福尼亚心理学会杰出科学成就奖;197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班杜拉一生论著甚丰,其主要代表著作有:《青少年的攻击 (Adolescent Aggression)》(1959);《社会学习与个性发展(Social Learning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1963,这是与他的第一位博士生R.H.Walters合著的),《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1971,1977);《思想与行为的社会基础:一种社会的认知理论(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1986)。

目录
  总序
  译者序
  中文版序
  序
  第一章 人性和因果关系的若干模型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
   二、特质论
   三、激进的行为主义
   四、社会认知论
   五、互利互惠的决定主义
   六、决定论和生活道路的偶然决定因素
   七、自由与决定论
  第二章 观察学习
   一、示范观察学习现象的区分
   二、观察学习的多重过程分析
   三、从发展的角度分析观察学习
   四、抽象的观察学习
   五、创造性的观察学习
  第三章 亲历学习
   一、亲身经验的信息分析
   二、亲历学习与意识
   三、亲历学习中的认知子过程
   四、结果信息的模糊性和可变性
  第四章 社会传播与创新
   一、传播过程的决定因素
   二、社会网络与传播流
   三、创新传播后的社会效应
   四、社会文化传播
  第五章 预测的知识与预谋
   一、内脏与情绪反应的唤醒因素
   二、预谋与行为
   三、推断性思维与规则的抽取
   四、关于对事件的误解
  第六章 诱因动机因素
   一、对后果作为决定因素的解释
   二、诱因功能的发展
   三、外部诱因和内部诱因
   四、诱因系统中的结构变化类型
   五、变化的概括性和持久性
   六、去诱因和威慑因素
   七、法律约束和威慑
  第七章 替代性动机因素
   一、替代性奖励
   二、替代性惩罚
   三、运作机制
   四、信息功能
   五、动机功能
   六、情绪功能
   七、评价功能
   八、通过替代性影响进行法律威慑
  第八章 自我调节机制
  第九章 自我效能
  第十章 认知调节因素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免费下载]:
地址一:from Acrobat
地址二:from 115.com


在线预览
(如果你是使用rss订阅或者浏览器的版本太低,可能会看不到在线预览,请访问收心阁预览,并安装flash插件).














2006-12-03

[讲心堂]北大考研辅导班 03年 心统 第六讲

上次搞错了,这次才是2003年辅导班录音的倒数第二条。 讲心堂推出的速度慢,一方面是因为我自己忙,令一方面也是想让大家多些时间消化,希望大家没有等太着急。:)

北京大学 考研辅导班录音.
北大心理系 为03年考生提供的考研辅导.
2002年12月14日的课堂录音的第二部分.
授课人: 甘怡群
科目:心理统计
文件大小:37MB


powered by ODEO


欢迎访问讲心堂中的其他辅导班录音。

2006-12-01

[心理藏书]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 035


作者: R.J.斯腾伯格(美)
译者: 俞晓琳/等
isbn: 7561721722
页数: 464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 33.00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0-01
文件大小:21.9MB
文件类型:pdf
阅读软件:acrobat reader

简介 · · · · · · 
   智力因为心理学的深入研究才具有现今丰富的涵义。其中智力结构理论极其指导的智力(IQ)测验几乎主宰该领域达半个世纪之久,至今影响深远。但它存在许多不足,如果一味强调技术,脱离研究对象的整体文化背景和社会实践,最终难免走向没落。三元智力理试图从主体的内部世界、现实的外部世界以及联系内外世界的主体经验世界这三个维度来分析、描述智力,超越了传统的IQ概念,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阐释智力,将智力理论的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新的人类智力三元理论。我认为这一理论不仅在范围上超越了先前众多智力理论,而且比绝大多数一元的智力理论,包括我以前的成分理论,回答了更多的问题。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理论发端于成分理论:成分理论是现在三元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目录:
  总序
  序
  中文版序(附原文)
  译者导言
  第一部分 引言
  第一章 智力的概念
  智力的外显理论
  智力的内隐理论
  外显理论和内隐理论的联系
  第二部分 三元理论:亚理论
  第二章 智力情境
  智力的情境亚理论
  从情境中获取的智力内隐理论
  小结
  第三章 经验和智力
  智力的经验亚理论
  什么样的任务可以测量智力,理由何在?
  基于智力经验亚理论的应对新异性和信息加工自动化
  理论
  第四章 智力的成分
  分析单元
  成分和其他分析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
  成分和人类智慧各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部分 三元理论:检验
  第五章 流体能力:归纳推理
  流体能力和智力:对文献的简单回顾
  评价流体(和其他)任务共同性的准则
  归纳推理理论
  归纳推理理论的检验
  隐喻归纳理论
  因果推理中的判断理论
  第六章 流体能力:演绎推理
  线性三段论
  语言―空间混合理论
  范畴三段论
  条件三段论
  第七章 晶体智力:言语理解的获得
  获得言语理解能力的不同认知观点
  从上下文获得的学习理论
  第八章 晶体智力:实时言语理解的信息加工理论
  两种实时言语理解观点
  实时表征和信息加工理论
  第九章 社会和实践智力
  社会智力
  实践智力
  第四部分 三元理论:某些启示
  第十章 特殊智力
  智力超常:顿悟和应对新异性的能力
  智力超常的其他方面
  智力迟滞
  第十一章 三元理论对智力测验的启示
  成分亚理论对智力测验的启示
  经验亚理论对智力测验的启示
  情境亚理论对智力测验的启示
  小结
  第五部分 总 结
  第十二章 整合与启示
  三元理论
  智力研究
  附录:通过成分分析栓验成分模型
  成分分析概况:选择或提出相关的认知理论
  选择一项或多项任务进行分析
  分解任务操作
  成分模型的量化
  模型检验:内部检验
  模型检验:外部检验
  重构成分模型
  成分模型的普遍化
  小结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免费下载]:
地址一:from 115.com
地址二:from Acrobat


在线预览

(如果你是使用rss订阅或者浏览器的版本太低,可能会看不到在线预览,请访问收心阁预览,并安装flash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