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29

我知道你是哪条狗

? "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现在这句话该是个笑话了,试试下面的人物搜索引擎吧。

http://www.ucloo.com/


我在上面搜了一下自己的名字,出来的第一项结果就是我的。


信息中包含了我的QQ,电话,和email。


不过这几个联系方式中,只有QQ仍然是有效的。那个电话号码是我大学时的宿舍电话,宿舍都拆了,不知道这个号码现在规谁用呢。那个email是netease.com的,也就是最早的网易邮箱,现在早就都变成163.com了。


当然,在这个搜索引擎的结果中给出的信息都是不完全显示的,比如qq号就只给出了前4位,电话号码也只有前4位。要想看详细信息?没问题,点击 "详情",输入你的email,这个网站会给你发个往邮箱发个验证码,用这个验证码,就可以看到全部的完整的信息了。 不过,你查看别人的信息的这个过程中而输入的这个email,甚至姓名什么的,应该又是会被别人搜索到的吧.. .. ..


在这里,我觉得非常奇怪,我的这些信息怎么就被这个引擎收录了呢?我的这些信息用google都查不到阿!!想来想去,应该是不知道哪个网站将俺的信息卖给了它吧。在我看了这个网站花了大篇幅来解释网络隐私权的文章后,更加证实了这一点。看看该网站的说法吧:"在法律和据以获得信息的合同约定中没有禁止性规定时,即使未经本人同意,信息的二次使用也被认为是合法的。如果信息是主动披露并合法取得的,未经同意的个人数据的二次使用是否构成对隐私的侵犯呢?如果信息是主动披露的,且接受方同意与他人共享信息,在法律上就没有对其隐私进行保护的预期。"所谓主动披露,哼哼,现在注册哪个网都要你的email,没有email就不能注册,这个能叫主动权么?当然,它们会说,你可以选择使用我们的服务,也可以不。当然你主动选择我们的服务就意味着你必须"主动"提供email等个人信息。 这就是说,我们注册网站时,如果条款中没有说明或者规定用户的信息不会被出卖转让,那么它们的出卖转让行为就是不违法的,换句话说,我们的隐私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nnd,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法律,反正这个网站没有给出这些说法的来源,也许我们的法律真的有这个空子。 不知道,反正一句话,我的信息被卖了! 你的呢?


就这个话题我又搜了一下相关话题,于是就顺藤摸瓜又找到了"搜狗"的人物搜索。这个名字起得好啊,不是说没有人知道你是条狗么?用搜狗搜你一家伙,看你哪里跑!(搜狗的人物搜索,其实是在chinaren校友录里进行搜索同学搜索。也许你会说只有在chinaren注册的才能被搜索到,而且,同名的人那么多,这个该不会影响我吧?)我认识的同学中,几乎所有人都在chinaren上有校友录,有profile,更为重要的是,我在上面有!而且chinaren卖给sohu的时候,不是把俺们一起都卖了么?sohu买了之后不就直接拿来做这个"搜狗"了么?我们在这中间有什么发言权? 的确是狗阿。 重名的人多你就不怕了?加点附加信息你就无所遁形了!我直接搜我一个同学的名字,共找到 5,199 个结果,是很多。于是我又加上了他的专业信息,得到的结果页面:1


,直接就是他了!真准阿。 搜狗,搜狗... ...哼哼!





>



Technorati :

Del.icio.us :

2006-04-28

[心理藏书]统计推论及其应用导论-使用R 011

中文名称:统计推论及其应用导论-使用R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Statistical Inference And Its Applications Using R
语言:英文
页码: 351
作者: Michael W. Trosset
出版日期:2005年1月
文件格式:PDF
阅读软件:acrobat reader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一:from box.net
下载地址二:from 115.com
下载地址三:from Acrobat

在线预览:(如果你是使用rss订阅或者浏览器的版本太低,可能会看不到在线预览,请访问收心阁预览,并安装flash插件).















欢迎访问心理藏书分类中的其它文章。

2006-04-27

[考研真题]北京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心理学研究方法

北京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心理学研究方法 招生专业:基础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文件格式:PDF
阅读软件:acrobat reader
下载地址:右键点击这里并另存

支持本站发展,请点击广告,谢谢

欢迎访问北京大学的其他考研真题

Del.icio.us :

[心里文萃]20世纪心理学通览 丛书简介

心理科学的真正发展是在20世纪,20世纪的心理学出现了不少流派,成立了许多学术组织,出版了数量客观的研究文献,影响十分广泛。回顾一下心理科学在这百年间所取得的成果,不仅有助于人们认识心理科学自身的地位和作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比较的范本,而且可以为21世纪心理科学的基本走向提供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促使心理科学更加健康地发展。《20世纪心理学通览》丛书的意义正在于此。  

《20世纪心理学通览》丛书以20世纪心理学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一派、一家、一人、一说为选题原则,涉及的流派有元素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策动主义、格式塔原理、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历史学派、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等。从每一流派中有所侧重地选出一位创始人或代表人物的学说,从中可以看到这些学说对20世纪心理学发展的影响,以及它们自身的地位和成就。在“通览”中,每本译作都附有译序,对倡导某一学说的代表人物及其学说在20世纪心理学中的地位、影响和价值作一基本的阐释,以利读者深入读解和研究。


下面简要介绍《20世纪心理学通览》丛书各分册:

1、心理学史 (美)托马斯. H. 黎黑著  李维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托马斯.哈代.黎黑编写的这部《心理学史》是试图探索西方心理学“新史”风格的一个典范。其新意在于:一、从科学哲学的角度探讨了科学心理学的理论模型,预示了科学心理学理论发展的三种趋势:句法观点、语义观点和自然主义观点;二、区分了行为学说和行为主义;三、对认知心理学提出了质疑;四、正视心理学面临的挑战,包括心理学的神秘主义、还原论和社会生物学、人文学科中的释义学三个方面。

2、基础与应用心理学 (德) 雨果. 闵斯特伯格著 邵志芳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闵斯特伯格(1863年~1916年)所处的时代,正式新兴的实验心理学蓬勃发展的时期。本书是闵斯特伯格写的一部心理学教材,这部教材的体系和目标与以往的教材有显著的区别:以往的普通心理学教材只讲授个体心理学和心理过程,本书打破了这个限制,引入了社会心理学,并专门安排了“目的心理学”,对心理和行为的意义进行解释。闵氏将应用心理学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介绍了教育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经济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和艺术与科学心理学等应用性分支,提出了许多精彩的见解。

3、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德)库尔特. 考夫卡著 黎炜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

  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库尔特. 考夫卡是美籍德裔心理学家,作为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任务之一,他在本书中采纳并坚持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心物场和同型论。以心物场和同型论为格式塔的总纲,由此派生出若干亚原则,称作组织律:图形与背景、接近性和连续性、完整和闭合倾向、相似性、转换律、共同方向运动。

4、社会心理学导论 (英) 威廉. 麦独孤著 俞国良,雷雳, 张登印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麦独孤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西方现代心理学流派--策动心理学或目的心理学的主要代表者和发言人。《社会心理学导论》一书,对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起了划时代的作用。在本书中,麦独孤主张心理学应着重研究本能、情绪情操和意志,认识活动唯有和情意活动一起方能构成整体的主体活动。因此,麦独孤构建了一套以遗传本能和相应的情绪以及后天所形成的感情为基础的人类社会行为学说。

5、心理诊断法 (瑞士)赫尔曼. 罗夏著 袁军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

  本书第一章主要讲墨迹图的制作方法和施测的基本要点;第二章主要讲施测的记分点问题;第三章是对前两章的补充;第四章是对各测验结果作预先的说明;第五章是罗夏本人做的测验样例;第六章是前五章的小结。第七章则详细阐述了罗夏的测验方法与精神分析方法的关系,了解这些关系,对于深入理解罗夏测验、精神分析以及罗夏测验结论的理论基础都是同等重要的。

6、拓扑心理学(德)库尔德. 勒温著 竺培梁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

  勒温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格式塔心理学自建立以来,一向偏重于知觉的研究,勒温对于意志和需要的研究,填补了格式塔心理学的这个不足之处。勒温的拓扑心理学标新立异,对于行为的动力的研究,对于动力场的向量的分析,对于心理生活空间的拓扑陈述等,都有新颖的见解和成果,对心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7、思维与语言 (俄)列夫. 谢苗诺维奇. 维果茨基著 李维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维果茨基倡导的文化-历史发展学说,以及由该学说派生出来的思维与语言的发展观点,对前苏联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无论是他的同事,还是他的助手和学生,都富有成效地使这一影响得以扩大。维果茨基从种系发生、个体发生、自我中心言语向内部言语过渡,以及概念的形成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思维与言语的发展。

8、行为主义 (美)约翰. 布鲁德斯. 华生著 李维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华生创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在20世纪20年代风行一时,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的进程。华生藐视传统,破旧立新,反对构造主义心理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创立了行为主义心理学,本书就是行为主义的最好概括。

9、人类的学习 (美)爱德华. L. 桑代克著 李月甫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爱德华. L. 桑代克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实验的倡导者、联结主义心理学说的建立者,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者。桑代克用猫和狗做被试,进行动物心理实验,创制了十分著名的“桑代克迷笼”,他把他的动物研究技术 应用于人类学习、教育原理和心理测验等领域,《人类的学习》是其将动物心理实验技术运用于人类学习的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10、自我的发展 (美) 简. 卢文格著 韦子木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卢文格是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当代西方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自我的发展》是一部资料极其丰富的著作,汇集了卢文格多年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探索,第一版旋即引起心理学界的重视,获得认可和好评。

11、记忆:一个实验的与社会的心理学研究 (英)弗雷德里克. C. 巴特莱特著 黎炜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巴特莱特是他那个时代英国心理学界的领袖,曾任英国伦敦皇家学会会员和美国全国科学院外籍会员。巴特莱特的心理学观点具有强烈的经验主义色彩,并带有明显的实用倾向,他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人类实验心理学的传统范畴。

12、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 (美)埃里克.H.埃里克森 孙名之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埃里克森是一位美国精神分析医生,也是当代最有名望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埃里克森的精神分析理论对于现代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临床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社会心理学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他的理论以及对现实社会生活中重大问题的探讨有不少引人注意和值得反思之处。

13、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德)威廉. 冯特著 李维, 沈烈敏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

  威廉.冯特是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构造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是一部极其重要的心理学著作,他它记录了冯特心理学思想的形成,以及从哲学向心理学的转折,史称该书为“生理学家的朴素心理学”。该书涉及的是实验心理学多年来重点讨论的问题。

14、动物和人的目的性行为 (美)爱德华·C·托尔曼著 李维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9

  爱德华·C·托尔曼是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动物和人的目的性行为》是托尔曼最具代表性的著述,成为新行为主义运动的经典。托尔曼的理论对心理学,尤其是在学习理论领域,具有巨大的影响。他开创了有关学习的许多重要课题,并将中介变量的概念引入心理学

15、精神病学的人际理论 (美)哈里·斯塔克·沙利文著 韦子木, 张荣皋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9

  哈里·斯塔克·沙利文是美国精神病医生和精神分析理论家,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沙利文对心理学的主要贡献之一是关于人格形成的学说,其人格理论又称作人际理论,集中表现在《精神病学的人际理论》一书中。该书是沙利文最有影响的代表作。

16、人类动机:比喻、理论和研究 (美)伯纳德·韦纳著 孙煜明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9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是当代国际心理学领域的著名学者,是动机认知心理学派的倡导者之一。本书的构思是围绕着两种比喻(机器比喻和神的比喻)展开的,他使用比喻的目的,在于为观察世界提供一种新的方式,用以重新组织知觉或创造一种知觉的转移,以不同的方式“建构”客体,从而产生一种新的心理构想,并由此唤起一系列不同的联系,引导我们去理解未知的人类动机。

17、认知失调理论 (美)利昂·费斯汀格著 郑全全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9

  利昂·费斯汀格是美国心理学家,对于认知失调的探索及其有关概念和理论的形成始于1951年。从分析地震后产生流言的资料为出发点,费斯汀格提出了失调的概念和减少失调的假设,并对此加以充实和发展,包括了大众媒体的效应、人际沟通和态度改变等类似现象,进而形成了认知失调理论。

18、发展的自我 (美)罗伯特·凯根著 韦子木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9

  罗伯特·凯根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他创立的“结构-发展”理论,是在自我心理学研究领域,继精神分析和存在主义这两大学说后问世的第三大学说,由此也确立了他在心理学界的学术地位。《发展的自我》是凯根的代表作,在这部著作中,他第一次完整地阐释了他的“结构-发展”理论。

19、人的能力:它们的性质与度量 (英)查尔斯·爱德华·斯皮尔曼著 袁军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9
  查尔斯·爱德华·斯皮尔曼是20世纪一位伟大的英国心理学家,英国心理学会1923-1926届的主席。《人的能力》是一部基于数学推导和经验研究的科学著作。


欢迎访问心理文萃分类中的其它文章。

gfw都封了谁?

原贴地址:CongeLoveFreya 作者:Conge 使用BlogSync™复制

滯銷書那里看到,Technorati 好像已经被封杀了,就过去看了看。我是没有使用那里的服务的。因为自己的收心阁还没有成什么气候,当然,我也没有想让它成什么气候,不过这样的网站说不定还是会用的。当然,吸引我的不是Technorati 提供什么,而是它的被封杀。

当初在北大使用教育网的时候,就总为访问国外站点头痛,也因此练就了一身寻找使用代理的本事。那时,一听到国内的大学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时候心里就想骂,nnd我们想看看什么世界一流大学的网站都困难重重,还谈什么建设!扯吧...

西方国家的人民,尤其是美国人民,对我们的国家有许多的偏见,有些偏见确实也是达到了非常夸张的地步,不过我们的确没有真正意义上的 言论自由。 路透社的博客门事件固然有其记者失掉职业操守的一面,然而王三表这么容易让西方媒体着了道儿的原因,也是因为他利用了我们自己国家自己的病。
我不懂政治上的东西。也不能谈。我只是想自由的使用互联网的各种服务,当然是在国内的时候。我希望什么都能进入自己的耳朵和眼睛,然后自己再做出选择,听什么,看什么。

下面是滯銷書的全文

数一数哪些曾经用过的优质服务和站点被封杀了:


最可惜的是维基百科

电信网络再次无法访问的 Weblogs.us

这一次的 Technorati

曾经是首选的网摘服务 Furl

Google 的 blog 服务 Blogger.com 、网页快照以及一些搜索结果

WordPress 的 blog 服务 WordPress.com

免费站点服务 Yahoo! GeoCities

新语丝

因为安替而遭殃的 Blog-City


曾经被封杀,但不定哪一天又会进去的:

BlogSome

开源软件站点 SourceForge
FreeBSD

在线电子书籍项目 Project Gutenberg


当然,还有很多服务、软件站点,以及数不清的 BSP/Blog 没有列进来,我想能够提供完整名单的不在我这里,以后有权利向公安部和政府要求公开被封杀站点的时候,再看看那壮观的列表吧。


我想问的是,哪一个服务被封杀了会让你觉得最愤怒呢?哪一个是最不可缺少的呢?


在已经被封杀的服务中,应该是维基百科吧,还健在的服务中,也许是 Del.icio.usGmail


许多人担心会被封杀的站点:


社会性书签服务 Del.icio.us

处理 Feed 的 FeedBurner

Feed 订阅的 Bloglines

相册存储与分享站点 Flickr

新闻组 Google Groups


MSN Spaces 之流就不用担心会被封杀了,因为它首先会把用户出卖掉。

[考研真题]北京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北京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普通心理 学心理学研究方法 招生专业:基础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文件格式:PDF
阅读软件:acrobat reader
下载地址:右键点击这里并另存

支持本站发展,请点击广告,谢谢

欢迎访问北京大学的其他考研真题

2006-04-25

[心理文萃]扫描心理学图书

 近年来,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追求幸福的现代人不时需要求助于心理学,国内心理学的高等教育与研究也迎来了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背景下, “心理学”图书——无论是专业的还是通俗的,出版量非常巨大。本文试着对当前市面上的心理学图书作一次扫描,以为读者提供较为详尽的阅读资讯。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发展至今,内容已经极为丰富。为了对心理学有全面的了解,最好从一本心理学导论或普通心理学入手。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是一本优秀的、经典的心理学教科书,不仅在美国,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是另一本美国著名心理学教科书。本书译自原著最新修订的第9版,并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人员组织翻译。这两本书都是大部头,但写得深入浅出,贴近生活,同时其内容又都包含最新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信息,实为心理学爱好者最佳的入门书。《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上、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是在英国心理学家M.W.艾森克主持下由众多专家参与完成的。这本名著侧重对欧洲心理学的发展与贡献做介绍,因而可以给读者提供另一个视角。《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这本由孟昭兰主编的教材自1994年第一版问世后,迄今已多次印刷,是深受欢迎的国内普通心理学教材之一。台湾张春兴著的《现代心理学》第二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崔丽娟等著的《心理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对普通读者而言亦是一本很不错的入门读物。

  心理学史

  《心理学史导论》(上、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这本由B.R.赫根汉所著的心理学史详细考察了心理学的起源,对西方各种心理学思想及流派做了全面描述。在国内,著名心理学家车文博的专著《西方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可基本代表国内这方面研究的最新水平。张春兴著《心理学思想的流变——心理学名人传》(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则从心理学名人传角度入手,介绍了西方心理学思想的流变。而墨顿·亨特的《心理学的故事》(海南出版社,1999),更是把心理学名人作为故事中的人物,以故事的形式把心理学的发展历史讲得生动有趣。上个世纪还出过几本这类书籍,如黎黑的《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波林的《实验心理学史》(商务出版社,1981年),柯瓦奇的《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商务出版社,1980年)等。

  中国心理学思想史方面,可以阅读《中国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作者按照对历史上心理学思想家或及其著作加以剖析的方式详细描述了中国古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并对中国近现代心理学发展史及其背景作了深入的分析。《心理学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此套书共五卷,其中一、二卷是中国古代及近代心理学思想史。

  工具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由300多位专家、学者编纂而成,内容全面,书中关于中国心理学史、汉字心理学等方面的条目,突出了中国特色。而由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杨治良和黄希庭三位教授领衔编纂的《心理学大辞典》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则是目前为止国内收词规模最大、内容最新的一部心理学专科辞典,可以反映出心理学前沿动态。新世纪版《国际心理学手册》(上、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由世界多国的著名学者共同完成,可反映国际水平的权威性工具书,是献给2004年在中国北京召开的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的一份厚礼。

  心理学的分支

  心理学理论研究涵盖面很广,由此形成了众多的基础心理学分支,如感觉心理学、记忆心理学等等。在这些分支中,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系统探讨人性的心理学分支,普通人比较感兴趣。在这方面,《人格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内容新颖而全面,引人入胜。译著《人格科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作者使用了人格研究专题为结构的布局,很值得推荐。

  发展心理学是一般读者感兴趣的另一心理分支。这方面既有比较全面的论著《人生发展心理学》(学林出版社,1997)与《发展心理学与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也有仅取人生发展某一阶段的论著,如孟昭兰著的《婴儿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等。岳晓东著的《少年我心——一个心理学者对自我成长的回顾与分析》一书记述了作者中小学的一些往事并加以心理分析,是一本独具特色的读物。

  智力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在这方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引进了两本可反映最新智力理论进展情况的学术名著:《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2001),《认知过程的评估——智力的PASS理论》(2001)。世界畅销书《情感智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则拓宽了智力的内涵。

  情绪心理学方面有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内著名心理学者孟昭兰著的《情绪心理学》(2005)。意识心理学方面一本综合性的新作是人民出版社推出的《意识与大脑——多学科研究及其意义》(2003),另外《大脑如何思维——智力演化的今昔》(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动物有意识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等都是很好的科普读物。在记忆心理学方面,既有一些如何提高记忆的通俗读物如《记忆术:心理学发现的20种记忆妙法》(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等,又有专著如《记忆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此外还有一本非常耐读的关于记忆的科普读物《找寻逝去的自我:大脑、心灵和往事的记忆》(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此书对人类记忆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了翔实而富有趣味的阐释。在社会心理学方面,时蓉华著的《现代社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是比较流行的教材之一。教育心理学方面已有了一本相当出色的引进书:《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2004),人民邮电出版社引入的是原著第7版。宗教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以《宗教心理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内容最为详尽,也可以参看北京大学出版社的《 宗教心理学简论》。

  弗洛伊德

  西方现代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流派和学说,迄今为止,多途径研究仍是现代心理学的现状。这其中以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最大,被称为心理学的三大主要势力。

  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开创,其后被不断修正与发展,影响力远远超出心理学,所以读者群相应更为广泛。《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出版社,1995),是弗洛伊德本人对其前期精神分析理论的一个精要总结,可以作为了解弗洛伊德本人观点的最佳入门。《释梦》(商务出版社,2001)是弗洛伊德最有影响力的经典著作,为深入了解弗洛伊德之必读。近年来翻译弗洛伊德著作最成规模的是长春出版社的《弗洛伊德文集》(2004)全八册。

  弗洛伊德的传记可以看欧文·斯通的《心灵的激情》(上、下)(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该书属于传记小说,内容翔实而且可读性强。另一本比较注重阐述弗洛伊德思想的传记是由高宣扬编著的《弗洛伊德传》(自华书店,1986),这是繁体版,不容易买到。不过,现在网上倒是随处可以下载此书的简体版。目前市面上还可以见到更多新的由国人写的弗洛伊德传记,不过这些新书并没有引入更多的第一手材料,基本上是以前材料的重新组合,内容相差不大。

  要想对弗洛伊德的思想有清晰的认识,还可以读几本介绍其思想的著作。查尔斯·布伦纳所的《精神分析入门》(北京出版社,2000)概括了弗洛伊德的基本思想与精神分析的主要内容,阐述明确贴切,在同类书中极为难得。《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阐述了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书虽写于上世纪30年代,却仍不失其价值。

  荣格与荣格学派

  《东洋冥想的心理学——从易经到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是荣格几篇文章的合集。《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三联书店,1991),《寻求灵魂的现代人》(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7)出版时间都较早。前者是荣格的演讲集,是了解荣格前期思想的不错的入门书。

  荣格传记以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为最佳。《荣格的生活与工作——传记体回忆录》(东方出版社,1998),作者芭芭拉·汉是荣格的女弟子,仰视的成份多了些。另有刘耀中著的《建造灵魂的庙宇——西方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评传》(东方出版社,1996),温森特·布罗姆著文楚安译的《人与神话》(新华出版社,1997)可作参考。

  相对于引入荣格本人著作的薄弱,介绍荣格思想及荣格分析学派的著作引入则极为可观。成系统的如东方出版社1998年推出的“曼荼罗丛书”,包括《大母神》等八本。另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的“点金石丛书”,包括《荣格之道》等四本译著。阐述荣格思想的书籍较近的有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荣格神秘心理学系列”。目前已出四本,其中施春华先生《神秘的原型》一书非常出色,书中对荣格理论中最为重要的原型概念进行了非常清晰的梳理。另外,这类书还包括《人格阴影——起破坏作用的生命力量》(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荣格心理学与佛教》(东方出版社,2004)、《荣格心理学与西藏佛教》(商务印书馆,1996)。后荣格“原型心理学”开创者詹姆斯·希尔曼所著的《破译心灵》(海南出版社,2001),阐述了他有趣的 “橡实理论”,并探讨了“命运召唤”这一令人激动的主题,很有启发意义。而《荣格崇拜》(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一书作者理查德·诺尔站在荣格的批判面,试图展示“历史上真正的荣格”,其新颖的观点曾在荣格研究中引起强烈震撼。

  阿德勒·弗洛姆·霍妮

  《自卑与超越》(作家出版社,1987)是阿德勒最有影响的著作,在国内曾被多家出版社出版。较近的阿德勒译著有贵州人民出版社的《理解人性》(2004)。

  弗洛姆的重要著作在上个世纪就几乎出全了。如《逃避自由》(中国工人出版社,1987)、《爱的艺术》(华夏出版社,1987)、《为自己的人》(三联书店,1988)、《健全的社会》(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人类的破坏性剖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等。

  近几年,霍妮的著作推出不少。贵州人民出版社“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中收入了她的《自我分析》、《我们内心的冲突》、《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2004)。上海文艺出版社也出过几本有关霍妮的重要著作,如《我们的内心冲突》(1998年)《精神分析新法》(1999年)《神经症与人的成长》(1996),后者是霍妮晚年代表作,是其思想集大成之作。《与命运的交易》(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一书则是使用霍妮的理论对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人物作的崭新阐释,很有启发性。《一位精神分析家的自我探索》(1997),是对霍妮的人生经历、内心冲突、思想演变的全面审视,实为了解霍妮及其思想的不可多得之作。

  自荣格、弗洛姆等后,精神分析又有许多新的发展。《后现代精神分析》(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是诺曼·N·霍兰德的论文集,充分体现了精神分析在后现代主义时期的发展脉络,展示了后现代精神分析的思想魅力。《现代精神分析“圣经”——客体关系理论与自体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从总体上介绍了近几十年来现代精神分析的进展和脉络。

  行为主义

  华生创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在20世纪20年代风行一时,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的进程。在其后,行为主义得到不断发展,以斯金纳最有影响。不过,行为主义的著作在国内出版不多,而让普通读者感兴趣的就更少。《行为主义》(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是华生对其行为主义观点的最好概括。《超越自由与尊严》(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是斯金纳很有影响的一本普及性读物。书中从行为主义原理出发,提出关于社会设计的许多设想,认为社会里公民们的行为最好按各种有计划的奖励(强化)体系进行塑造与控制。此书受到猛烈的批评,也受到一些赞扬。《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一书既有对行为主义原理的系统阐述,更佐之以生动实例说明原理的应用,理论与应用结合很好,是了解行为主义的很好选择。

  人本主义

  有关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著作,有一本非常好的选集《人的潜能与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可惜此书似无新版。《心理学的新道路——马斯洛和后弗洛伊德主义》(华文出版社,2002)与《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则都对人本主义心理学最重要代表人物马斯洛的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有关马斯洛的传记有《做人的权利——马斯洛传》(华夏出版社,2003;改革出版社,1998)。《人本主义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是国内全面系统介绍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专著。《三种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一书介绍了弗洛伊德、斯金纳、与罗杰斯的学说,书不厚,介绍简捷明了,可作了解这三方面的不错的入门书。

  除上述三大势力外,认知心理学于上个世纪下半叶开始兴起,并逐渐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主流。在这方面,有最新引入的《认知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国内王甦、汪安圣等编的《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是比较流行的一种。

  对西方心理学的各种流派的发展,国内出版了一些综述著作。如高觉敷主编的《西方心理学的新进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叶浩生主编的《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西方心理学研究新进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郭本禹主编的《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此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2000年间推出“20世纪西方心理学大师述评”丛书,共分15册,对20世纪西方心理学发展史中15位代表了20世纪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各个流派和不同发展方向大师人物做了评价,从中亦可一窥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心理健康、心理自助

  国内出版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类书籍已比较可观。这方面的案例类图书以《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为首荐,此书收入了西方心理学大师的一些经典心理咨询案例,值得认真研读。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及案例》(上、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书内容也都很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出版了一套“心理保健与治疗丛书”,作者系德国著名心理医疗医师佩塞施基安,包括《天堂与地狱》等四本,介绍了他的积极心理治疗法。心理咨询类科普读物则以《登天的感觉——我在哈佛大学做心理咨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为首选,该书记述了作者在哈佛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实习期间经手的10个心理咨询个案,以生动的文笔对咨询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职场竞争激烈,由此导致的压力、抑郁、焦虑等心理不适问题日益凸显,这就造成了社会上对心理自助读物的巨大需求。这方面的书籍也非常之多,我这里仅列出部分书目:《减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你被压力压扁了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放慢生活的速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精神健康系列”(三联书店,2003,包括《不要恐惧抑郁症》等4本),等等。总的来说,这方面图书数量实在是太大了,其内容、主旨、特点也各有不同,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不可能进行全面的介绍。还有大量的成功学、励志类的图书也包含不少心理学的内容,但我更愿意把它们单独列为一个图书门类,本文也就付之阙如。

  此外,为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少出版社推出了一系列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图书,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2004,分为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共6册)。

  其它

  爱作为一个有魅力的字眼,与它有关的心理学书籍颇受市场青睐。这方面的重要著作是弗洛姆所著的《爱的艺术》。另一本这方面的重要著作是罗洛·梅的名著《爱和意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更为大众化的读物有:《爱是一种选择》(团结出版社,2000)、《是真爱还是迷恋》(海南出版社, 2000)、《爱情方程式》(北方文艺出版社,2002)、《你真得懂得爱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罗曼蒂克心理学》(文汇出版社, 2003)等。

  释梦类书籍也是受欢迎的一类。这方面的入门书推荐《梦:内心的声音》(京华出版社,1996),此书虽薄,但对了解如何通过精神分析释梦却有清晰的介绍。王溢嘉所著的《夜间风景梦》(远方出版社,1998)一书有对各种释梦理论的总结,很值一看。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作家毕淑敏最近出版了《心灵7游戏》(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作者在书中发挥了她从医、写作、读心理学博士班、创办心理咨询所等多重知识经验,用散文的笔法给读者开出一道心灵保健处方。读者可以通过完成书中的游戏进行自我心理分析。

  几套丛书

  在心理学书籍出版方面,许多出版社讲究规模效应、系列效应,于是有了多套大型心理学丛书的问世。

  “20世纪心理学通览”(浙江教育出版社)这套丛书以20世纪心理学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一派、一家、一人、一说为选题原则,涉及心理学历史中的各种流派。选取20世纪心理科学领域中主要学派创始人或代表者最有影响力的著作,全面反映世界心理学及各心理学分支学科研究成果,展示世界心理科学的学术发展脉络,是我国迄今最系统全面的世界心理学名著译丛。此套丛书从启动至今,几年的时间中已包括:《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等约30本,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的世界心理学名著译丛。

  “世纪心理学丛书”(浙江教育出版社)这是浙江教育出版社致力于心理学理论书籍而推出一套涵盖20世纪世界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大型丛书,作者系海峡两岸的著名心理学专家,其内容涵盖面极广,既有心理学基础理论、心理学史等基础分支,也包含有管理心理学、消费者心理学等众多的应用心理学分支,目前已有20多种书推出。这类书可基本代表两岸目前的心理学学术水平。

  “当代心理科学名著译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这套丛书以名家名篇为取材对象,以学术性和权威性为入选标准,集中体现了各心理学家的学术观点和理念。其学术品位很高,目前已推出20本,重印 12种,印刷达21次。内容涵盖教育与发展心理学、普通和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当今心理科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构思浑宏,规模巨大,涉及范围广泛。

  “心理学丛书”、“新向导丛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心理学丛书分为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学导读、实用心理几大系列。新向导丛书则分为大众心理、儿童教育、素质教育等系列。这两套书尤其是前者在心理学爱好者圈子中有比较大的影响。其中心理咨询与治疗系列更是国内引入的同类书籍中最成系统也最有影响力的一套。

  “应用心理学书系”(人民教育出版社)这是一套由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担任主编,组织我国应用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共同撰写的专著型教材,目前暂包括《教育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12部。这套书系在选题中针对目前国内外应用心理学领域发展较快、较成熟的几个学科,切合实际地介绍了目前应用心理学的热点和焦点。

作者: 韩雪涛 来源:《中华读书报》


欢迎访问心理文萃分类中的其它文章。

[心理藏书]网站设计与可用性 010


中文名称:网站设计与可用性
英文名称:Research-Based Web Design & Usability Guidelines
语言:英文
页码: 253
作者: Sanjay J. Koyani, Robert W. Bailey, Janice R. Nall
出版社: Computer Psychology
版本:Fourteenth Edition 第14版
出版日期:2004年8月
文件格式:PDF
零售价: $29.95
阅读软件:acrobat reader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一: from box.net
地址二:from 115.com
地址三:from Acrobat

  • Paperback: 232 pages
  • Publisher: Computer Psychology (August 2004)
  • ISBN: 0974996904
  • Average Customer Review: based on 1 review.
  • Amazon.com Sales Rank: #102,615 in Books



欢迎访问心理藏书分类中的其它文章。

2006-04-20

[真题]北京大学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北京大学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普通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心理统计
招生专业:基础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文件格式:PDF
阅读软件:acrobat reader
下载地址:右键点击这里并另存

欢迎访问北京大学的其他考研真题

2006-04-19

[考研方向]心理统计学简介

心理统计学是研究在心理实验或调查中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数字资料,以及如何根据这些资料所传递的信息作出科学推论的应用统计学分支。


心理统计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有效工具之一。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证明,科学心理学离不开科学实验或调查,而心理实验或调查又必然要面临处理数字资料的问题。例如:怎样收集资料才能使数字最有意义、最能反映所研究的课题;采用什么方法整理和分析所得数据,才能最大限度地显现这些数据所反映的信息,从而对实验或调查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怎样才能从所得局部结果推论到总体,作出一般规律性的科学结论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依靠科学的统计方法。


心理统计学与教育统计学、生物统计学、医学统计学等相似,都是数理统计学在某一学科的具体应用。数理统计学提供了许多处理数字资料的一般方法,心理统计学则针对心理学的特点,研究如何应用这些方法去解决心理实验或调查中的数据问题,两者既有密切联系又不等同。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必然会有更多的数理统计方法被引进心理统计学中来,这样也会促进心理统计学的发展。


心理统计学的内容,按其目的与功能可分为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实验设计三部分。
描述统计主要研究如何将实验或调查得到的大量数据简缩成有代表性的数字,使其能客观、全面地反映这组数据的全貌,将其所提供的信息充分显现出来,为进一步统计分析和推论提供可能。


其研究方法是通过绘制统计图表及计算各种统计量来描述这组数据的各方面特征,一般步骤为: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作出次数分布表及次数分布图并算出峰度,以偏度系数反映数据的分布特征;计算平均数、中数、众数等集中量数,以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计算全距、平均差、四分差、标准差或方差等差异量数,以表示一组数据的分散程度;计算相关系数、回归系数或回归方程,以反映两列变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或一致性程度。


推论统计是以描述统计为基础,以解决由局部到全体的推论问题,即通过对一组统计量的计算分析,推论该组数据所代表的总体特征。


推论统计一般包括总体参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这两方面的内容。总体参数即反映总体特征的量,一般可以通过适当的样本统计量进行估计。直接用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相应参数所得到的值称为点估计。除点估计外,最常用的是区间估计。其特点是根据样本分布及标准差,算出一个区间作为对总体参数的估计,同时给出这种估计的置信度,即总体参数落在该区间的可能性。


假设检验是一种统计的推理过程。其方法是首先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建立假设,但检验时并不直接验证它,而是提出与此假设对立的假设,然后通过论证给出相应的显著性水平。在心理统计中,常用的是平均数、方差、比率、相关系数及回归系数等统计量的差异检验。也就是要检验从样本得到的统计量差异究竟是真实代表总体之间的相应参数的差异,还是仅仅由取样误差所造成。


统计学意义上的实验设计主要研究如何运用统计手法决定样本的选择及其合理分组方式,并通过对实验结果中各种因子及误差的统计分析,发现各种对实验数据的变异有影响的因子以及各因子的主效果或因子间的交互作用,从而决定该类型实验因子的合理设置及各因子应取的不同水平,使实验更加有效。常用的具体方法有方差分析及协方差分析等。
由于心理现象的复杂性、多元性,尤其是各因子间的交互作用,会使单因子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受到影响,因此就需要多因子实验,需要多元统计方法。


因计算过程复杂,多元统计的应用曾一度受到限制。近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计算上的困难逐步得到解决,越来越多的多元统计方法为心理统计学所引用,从而促进了心理统计学的发展。


目前,多元回归、因素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已普遍应用到心理学的研究中,成为心理统计学中的重要内容。


欢迎访问专业方向分类中的其它文章。

[心理藏书]社会心理学导论 英文原版 009


中文名称:社会心理学导论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Psychology
语言:英文
页码: 324
作者: William McDougall,威廉.麥獨孤
出版社: Batoche Books Kitchener
版本:Fourteenth Edition 第14版
出版日期:2001年1月
文件格式:PDF
阅读软件:acrobat reader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一:from box.net。
地址二: from 115.com
地址三: from Acrobat
中文译本:社会心理学导论(英) 威廉. 麦独孤著 俞国良,雷雳, 张登印译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内容简介:

 麦独孤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西方现代心理学流派--策动心理学或目的心理学的主要代表者和发言人。《社会心理学导论》一书,对社会心理学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起了划时代的作用。在本书中,麦独孤主张心理学应着重研究本能、情绪情操和意志,认识活动唯有和情意活动一起方能构成整体的主体活 动。因此,麦独孤构建了一套以遗传本能和相应的情绪以及后天所形成的感情为基础的人类社会行为学说。



欢迎访问心理藏书分类中的其它文章。

2006-04-18

[考研方向]认知心理学简介

认知心理学是50年代中期在美国和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和,研究领域,70年代成为美国和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方向。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识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在认知心理学中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不同的研究途径。当前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是其主流。所以,可以说认知心理学相当于信息加工心理学。
  这种观点把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它包括感觉输入的变换、简约、加工、存储和使用的全过程。按照这一观点,认知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是一个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单元,而反应则是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产物。信息加工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着。信息加工观点提出的基本问题是:信息加工通过哪些阶段?人类心理中信息是以什么形式表示的?
  认知心理学家关心的是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其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但是人们不能直接观察内部心理过程,只能通过观察输入和输出的东西来加以推测。所以,认知心理学家所用的方法就是从可观察到的现象来推测观察不到的心理过程。有人把这种方法称为会聚性证明法,即把不同性质的数据会聚到一起,而得出结论。
  认知心理学家往往把信息加工过程分解为一些阶段,这就使他们注意到信息在人体内流动有个过程。他们常用计时研究法。首先要测量出一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并以此来确定这个过程的性质。假定一个人看屏幕上投射的字母,如果投射时间很短,比如一毫秒,那么这个人就不会看到什么,这说明知觉不是瞬时的;投射时间长一点,比如五毫秒,那么这个人就会看到某种东西,但不知是什么,这说明知觉产生了,但辨别尚未产生;如果投射时间长度足以使人看出这个字母不是,但看不出是E还是F或K,那么这个人就产生了部分的辨别。由此人们就可以确定完全辨别、部分辨别或刚刚看出有东西所需的的时间。这一切表明,知觉是累积的,它包括几个特定的阶段。
  反应时研究法也是一种会聚性证明法。认知心理学家使用较多的是选择反应时,而不是简单反应时。因为选择反应时可以提供更多的有关内部状态的信息。
  计算机模拟和类比是认知心理学家采用的一种特殊方法。要使计算机像人那样进行思维,计算机的程序就应当符合人类认知活动的机制,即符合某种认知理论或模型。把某种认知理论表现为计算机程序就叫计算机模拟。因此,计算机模拟首先可以用来检验某种理论,发现其缺陷,从而加以改进。
  计算机模拟所提供的输出可以与人类行为相比较。如果理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输出就应当类似于人类解决同样课题时所给出的输出;如果程序的输出与人的不一样,那么拔出差别也就找到了改正理论的依据。计算机模拟还可以预测复杂的行为。虽然我们理解一些概念,并能把它们按步骤变成程序,但是当步骤的系列很长,很复杂,需要大量联系时,我们往往不能预测其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模拟有时可得出惊人的结果。
  有些认知心理学家常用信息系列的流程图来描述计算机程序的主要特点。但这种流程图并不具备计算机实际运算的细节,只为编制计算机程序提供了轮廓,它可以进一步化为计算机程序,而这部分工作往往是由计算机软件专家实现的。
  口语记录也是认知心理学家、特别是研究思维的认知心理学家常用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与其他客观方法相结合,可以产生良好的结果。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发展的结果。它与西方传统哲学也有一定联系。其主要特点是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这个思想至少可以追溯到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家如培根、洛克等人。笛卡尔强调演绎法的作用,认知心理学重视假设演绎法。康德的图式概念已成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概念。
  认知心理学也继承了早期实验心理学的传统。19世纪赫尔姆霍茨和东德斯提出的反应时研究法,今天是认知心理学家广泛采用的方法,并已有了新的发展。
  冯特是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认知心理学对心理学的对象和方法的看法与他的观点很接近。他认为心理学的对象是经验,是意识内容,方法是控制条件下的内省。有些心理学家说,认知心理学又返回到冯特的意识心理学上去了,所不同的是方法更加可靠,更加精巧了。詹姆斯关于两种记忆,即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的提法,今天已成为认知心理学关于记忆研究的基础。
  格式塔心理学对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很明显。它以知觉和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著称,强调格式塔的组织、结构等原则,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把人看成是被动的刺激反应器。这些观点对认知心理学有重大影响,如认知心理学把知觉定义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强调信息加工的主动性等。
  在方法上,格式塔心理学主张研究直接的生活经验,主张把直接的生活经验材料与实验资料结合起来,如重视观察者对自己知觉内容的直接描述,并把这个方法称为现象学方法。这种观点,既不同于冯特和铁钦纳只承认经过严格训练的被试的内省,也不同于行为主义只重视实验室实验的做法,却与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相一致。
  认知心理学是反对行为主义的,但也受到它的一定影响。认知心理学从行为主义那里接受了严格的实验方法、操作主义等。近年来,认知心理学已不专注于内部心理过程的研究,也注意了行为的研究。一般认为,人们使用从环境得来的信息,结合记忆内存储的东西,指导未来的行为,并塑造生活环境。
  认知心理学也是心理学与邻近学科交又渗透的产物。首先,语言学对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乔姆斯基将语言学与心理学相结合所创立的心理语言学,可以说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控制论、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对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计算机科学与心理学相结合,产生了一门边缘学科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与认知心理学关系极为密切,计算机的出现使人们找到了分析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和状态的新途径。早期实验心理学的心理主义方向被行为主义切断了将近半个世纪之久,今天,认知心理学延续了这一方向,同时又保持了新行为主义的严格的假设演绎法,增加了机器模拟法。这就在认识过程的分析方面扩大了研究课题。
  图灵于30年代发表后来称为“图灵机”的数学系统,对心理学也发生了影响。数量逻辑和图灵机使人们想到,人类的认知系统也可以视为符号运用系统。人类的某些观念可以用符号来代表,而且这些符号可以通过确定的符号运算过程加以变换。这些思想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具体研究上对认知心理学都有重要的作用。
  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可以用计算机来类比人的内部心理过程。计算机接受符号输入,进行编码,对编码输入加以决策、存储、并给出符号输出。这可以类比于人如何接受信息,如何编码和记忆,如何决策,如何变换内部认知状态,如何把这种状态编译成行为输出。计算机与认知过程的这种类比,只是一种水平上的类比,即在计算机程序水平上描述内部心理过程,它主要涉及的是人和计算机的逻辑能力,而不是计算机硬件和人脑的类比。
  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是西方心理学发展中的一个巨大变化。有些人说它是一个新学派,有些人说它是一个新方向,更多的人则赞同库恩的观点,说它是一个新“范式”。库恩把科学中新旧范式的更替称为科学革命。一些美国心理学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认为,认知心理学的出现是美国心理学发展中的第二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行为主义的兴起。
  认知心理学的出现表明,美国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的对象和方法这样的基本问题的看法已经发生了变化。行为主义统治美国心理学长达四十年之久,其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而认知心理学则反对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心理学研究对象上,行为主义主张研究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而不管内部的心理过程;认知心理学则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了内部心理过程。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强调严格的实验室方法,排斥一切主观经验的报告;认知心理学则既重视实验室实验,也重视主观经验的报告。对于认知心理学家来说,改变外部条件并不是目的,它只是揭示知识结构的辅助手段。
  认知心理学企图把全部认知过程统一起来。它认为注意、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现象是交织在一起的。对于一组现象的了解有助于说明另一组现象。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很可能会发现人类认知过程的统一加工模式。认知心理学不仅要把认识过程统一起来,而且要把普通心理学各个领域统一起来,也就是要用认知观点研究和说明情绪、动机、个性等方面。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还进一步扩展到了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等领域。
  认知心理学在西方心理学中的出现和发展,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它反对在西方心理学中统治多年的行为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与行为主义的机械论的、简单化的刺激一反应公式相对立,它强调知识在决定行为上的重要作用-与弗洛伊德主义的非理性主义相对立,它强调认识、理性的作用,反对信息论心理学家把人视为被动的,而强调人的主动性。它重视心理学研究中的综合的观点,强调各种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认知心理学在具体问题的研究方面,在扩大心理学研究方法方面都有所贡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也有贡献。
  但是也应看到,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的基本理论观点主要是实证主义的。他们不谈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把思维对存在的关系看成是人的主观经验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忽视了人的客观现实生活条件和人的实践活动的意义。


欢迎访问专业方向分类中的其它文章。

2006-04-15

[心理文萃]学会与压力共舞

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日趋激烈的竞争和永无止境的欲望,使人们承受着越来越重的压力,被迫加入到亚健康的行列中。

  日本厚生省对国民健康意识进行调查,发现八成的人对于健康相当关心,其中三分之一的人感到压力的可怕。我国社会生活的状态正在接近日本,许多人感到现代社会是

一个"压力的年代",我们几乎每天都生活在各种压力的刺激中。

  压力形形色色无处不在

  学习压力学生从小学起在家长望子成龙的期待下,在同学之间激烈的竞争下,为了考上大学,不分白天黑夜,埋没在无边无际的题海里。学习已经不是一种快乐。据广州最近一项调查,69.5%的青少年觉得工作和学习上的压力很大。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更新加速,使得终身学习成为必然,因此成年人同样承受着学习的压力。

  工作压力由于各行各业竞争的加剧,求职难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即使有了工作,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里,人们又时时面临"下岗"的威胁。有人指出,整个就业人群有将近一半在工作中是不愉快的,90%的人在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事与他们生活目标关系不大的工作。巨大的无形压力正"追杀"着都市的白领一族。据调查,85%的白领认为自己缺乏职业安全感,担心失业、职业不稳定,缺少归属感,对可能出现的失败表示忧虑。

  生活压力人们不得不面对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抚养孩子、照顾父母、支付医疗保险这些难题。生活的快节奏、多变性,给人们的恋爱、婚姻、家庭带来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情感受挫机会增加。由于种种利益冲突,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情感交流日益减少。即使遭遇了困难和挫折,也找不到地方宣泄。

  压力 幸福生活的终结者

  许多人常无奈地感叹:物质条件好了,但却很难开心一笑了。心理学专家认为,这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心理压力过大,而心理承受能力有限所致。

  无形的压力会在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引起诸多不良反应。生理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疼、疲劳、失眠、消化不良、颈痛或背痛等。心理症状主要包括紧张、焦虑、愤怒、消极、悲观、玩世不恭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更严重的则表现出抑郁症征兆,孤僻,绝望,甚至想自杀。虽然心理压力是社会文明时代产生的一种自然形态,但是日积月累会造成某种障碍或生理机能失调,影响身心健康。

  不久前,北京安贞医院公布了历时10年在70万人中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脑梗塞、脑出血等因素引发的猝死,35岁年龄组的男女发病率分别增加了136%和220%;冠心病,45~49岁年龄组的男性增加了50%, 55~59岁年龄组的女性增加了32%。同时,青年人的心理与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心脏病发病年龄降至30岁。

  压力使"职业枯竭"逼近我们。所谓职业枯竭,是指在工作重压下的一种身心俱疲状态。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公布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关村工作的知识分子,平均寿命只有53岁,比北京人的平均寿命低了将近20岁。专业人士认为这是"职业枯竭"的结果。

  压力也是人生的燃料

  大多数人认为,压力是负面的,是具有伤害性的。其实,若把压力视为积极的、正面的,就可作为生命中的"激素",促使个人成长;若视为消极的、负面的,就会成为个人的"死敌",令人喘不过气来。  加拿大医学教授赛勒博士曾说:"压力是人生的燃料。"他提醒我们,不要认为压力只有不良影响,应多去开发压力的有利因素。适当的压力并非坏事,若压力调适得当,会转化为动力,不仅能减少疾病的发生,使自己活得更舒适、更有意义,还可驱使我们去挑战自己的能力,激发个人潜能。

  压力调节起来有规律

  既然无法逃避压力,就要学会与压力相处,学会调节心理平衡。如何舒缓工作压力,保持良好的生活心态,促进身心健康呢?

  1.淡泊功利,不必给自己制定过高的目标。

  医学研究证明,A型性格的人患心脏疾患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的负面特质,即过高的期望不能实现时,往往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对前途悲观失望,这些才是最危险的因素。一个人的快乐,并非是它拥有的多,而是它计较的少。舍弃不一定是失去,而是另一种更广阔的拥有。

  2.放松心情,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心情愉快时,整个新陈代谢就会改善。烦闷、懊恼、愤恨、焦虑、忧伤,是产生压力的催化剂。因此,要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坚强、乐观、开朗、幽默的性格,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应当加强意志和魄力的训练,培养自己不畏强手,勇于拼搏的精神,不断提高对压力的承受能力。

  3.适度转移和释放压力。

  面对压力,转移是一种最好的办法。压力太重"背"不动了,就放下来不去想它,把注意力转到让你轻松快乐的事情上来。等心态调整平和以后,已经坚强起来的你,还会害怕你面前的压力吗?

  4.劳逸结合,寻求工作以外的乐趣。

  短期旅游、爬山远眺、呼吸新鲜空气等活动都能够开阔视野、增加精神活力。忙里偷闲听听音乐、跳跳舞、唱唱歌、聊天逛街,也是消除疲劳、让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的有效方法和精神良药。

  5.学会运用弹性思维。

  心理学家通过跟踪研究表明,一个富有弹性思维的人,往往能冷静地应对各种变化,化逆境为顺境,变压力为动力。所以我们要学会运用弹性思维,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潇洒气概,为自己创造一个积极、有序、宽松、和谐的生存环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崔永华 发布时间: 2006-04-14 14:57 来源:健康报



欢迎访问心理文萃分类中的其它文章。

2006-04-14

[心理藏书]评价儿童写作--课堂教学的评分手册 007


中文名称:评价儿童写作--课堂教学的评分手册
英文名称: Evaluating Childrens Writing A Handbook Of Grading Choices For Classroom Teachers
语言:英文
页码: 234
作者: SUZANNE BRATCHER & LINDA RYAN
市场价: $27.00 (amazon.com)
出版社: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版本:第二版
ISBN: 0805844546
出版日期:2003年9月
文件格式:PDF
阅读软件:acrobat reader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一: from box.net。
下载地址二:from 115.com
下载地址三:from Acrobat.com

在线预览:(如果你是使用rss订阅或者浏览器的版本太低,可能会看不到在线预览,请访问收心阁预览,并安装flash插件).















欢迎访问心理藏书分类中的其它文章。

2006-04-13

[心理藏书]毕淑敏 <拯救乳房> 005



中文名称:拯救乳房
语言:中文
作者:毕淑敏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 7020042333
出版日期:06/01/2003
文件格式:RAR
下载地址:

地址一:from box.net。
地址二:from 115.com

作者简介 毕淑敏,1952年生于新疆,在西藏阿里高原当兵十一年,从事医学工作二十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发表作品二百多万字。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心理学家。

女性的乳房和生命、美丽联系在一起。乳房代表着不同的现实,文学、绘画、摄影、影视,塑造了理想的乳房。而日益猖獗的乳癌却在无情地催残着无数现代女性的身体和心灵。失去乳房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心理学博士程远青刊出广告,面向社会招募乳腺癌病人,组成心理治疗小组。公务员、老干部、硕士生、下岗女工、白领丽人、妓女……各色人等汇聚一堂,携带着复杂经历和对死亡的恐惧与抗争,在小组内碰撞成长。
程远青无法克制好奇,违背纪律,将组员情形向外泄漏。许多隐藏的秘密及隐私一一暴露……小组治疗工作节外生枝、悬念迭出……小组被迫参加电视节目,炒作新药,却陷入困境。小组成员面对死亡,也面对生命的超越。
全文饱含人文关怀精神,不懈地探讨癌症病人的精神尊严、人性完美等终极话题,深入描写了癌症病人独特的心理路程,是国内第一部以心理治疗为内容的长篇小说。



欢迎访问心理藏书分类中的其它文章。

[新闻动态]儿童比30年前严重退化 更贴近书本而非自然



伦敦国王学院教授的一份调查给人们敲警钟:孩子们的能力在逐年退化


胎教要讲究科学指导,食品要有益大脑发育,玩具要能够开发智力……怀着一颗殷殷之心的家长都希望借助各种方法和经验把孩子培养成材,并在现实生活中锲而不舍地贯彻着这一"宗旨"。那么,经过这些科学的方法培养出来的孩子,与30年前他们的同龄人相比,是不是应该更聪明呢?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近日刊登了伦敦国王学院教授菲利普・阿迪的一份相关调查,结果也许会让很多家长和老师大跌眼镜。这个调查也促使专家们开始拷问现行的考试体系,并呼吁对小学生的教育方式进行彻底改革。


现实:孩子能力退化严重


《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这篇文章中写道:近十年来,人们被告知,孩子们的身高一代高过一代,他们的头脑也更加聪明。每一年都会有出类拔萃的学生们把普通中学教育证书考试(GCSE)成绩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小学生们的国家数学与英语考试成绩也在逐年提高。


正当家长对孩子的寄望越来越高时,英国知名教育研究学者菲利普・阿迪和同伴、心理学家迈克尔・谢伊尔夫妇的调查结果却给望子成龙的家长们迎头泼了一盆冷水。阿迪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的孩子远不如30年前的同龄人"聪明",孩子们的能力正在逐年退化,如今11岁孩子的能力水平只相当于30年前的8岁孩子。


阿迪和谢伊尔夫妇用几年的时间调查了2.5万名儿童,调查方法是让他们做一份试卷。他们说,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在学校的考试内容已经逐渐产生变化,但是这份考卷绝对与1976年问世时一模一样。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也有适龄儿童做过这份考卷。于是,阿迪和谢伊尔夫妇将3个时段同龄孩子们的考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结论让他们大吃一惊。


1976年,有约33%的男孩和25%的女孩在这个测试中获得高分,而到了2004年,获得高分的比例急剧下降:男生下降到了6%,女生更只有可怜的5%。对比结果表明,这些孩子比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接受测试的同龄人的水平倒退了2至3年。


根源:亲书本而远自然


考卷上有一道非常简单的问题是这样的:把一个细高容器倒满水,然后把细高容器中的水全部倒入另一个矮胖杯子中,最后再把细高容器重新灌满,问,这时细高容器和矮胖杯子所装的水是不是一样多?


"你无法想像有多少孩子的答案是错误的,这简直太可怕了,"谢伊尔夫人,科学家丹尼丝・金斯伯格说。


还有一道题目这样问:有两个体积相同的物体,一个用黄铜制成,一个用橡皮泥制成。把它们分别放入一个盛满水的容器里,放入哪个物体的容器溢出的水更多?──2004年,答对这一问题的孩子数量还不到总数的20%。


"这真令人震惊,"阿迪教授说,"十一二岁孩子的总体认知能力退化严重,在过去的30年里,这一退化现象一直没有间断,并且今天还在继续。"


那么,现在的孩子们究竟缺失了什么呢?是智力退化还是对体积和密度等概念的理解力下降了呢?研究人员表示,这两个方面的原因都有。金斯伯格说,这一测验既反映了孩子们的智力水平,也反映了他们的知识储备,甚至可以说反映出了孩子们处理棘手新问题的能力。过去,人们经常把孩子在这一测验中的表现和他们能否在GCSE考试中获得高分联系在一起。不过现在看来,这种联系已经消失了。


那么,孩子们的表现为何如此差劲?我们可以找出不计其数的理由,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孩子们不再到户外玩泥巴,沙坑也已经逐渐在小学校里"灭绝",孩子们的时间都被应考填满。

阿迪说:"孩子们被教导着为强化基本功──读和写──而忙得团团转,还要应付那些令他们焦头烂额的大小测验,这限制了他们认知水平的发展。他们只掌握一个结果,却弄不清原因,不善于思考,也很少有机会亲身体验。"

解决:学校家庭双管齐下


如果这几名专家的观点正确,孩子们的确正在丧失思考的能力,那么一个令人焦虑的问题就是:他们在小学校里接受的教育还有何价值?年复一年不断提高的分数线又有什么意义?国王学院教育学教授保罗・布莱克正在呼吁有关部门重新评估英国小学的教学内容。


金斯伯格说,为了遏制孩子能力退化的趋势,家长们也应该尽一份力。她说,家长们应该注意一下,"孩子们是什么时候不再玩泥巴和拼装玩具,转而投向电视和电脑游戏的怀抱"?阿迪则建议说,家长们应该关掉电视,"和孩子们一起围坐在餐桌前,讨论一下诸如'如何救助受困泰晤士河里的鲸鱼'这类问题"。

欢迎访问新闻动态分类中的其它文章。
来源:新华网(06/04/11)

2006-04-12

[心理藏书]用人做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启示(006)


英文名称: Experiments With People: Revelations from Social Psychology
语言:英文
页码: 358
作者: Robert P. Abelson,Kurt P. Frey,Aiden P. Gregg
市场价: $29.95(amazon.com)
出版社: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SBN: 0805828974
出版日期:2003.08
文件格式:PDF
阅读软件:acrobat reader

Paperback: 358 pages
Publisher: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August 2003)
Language: English
ISBN: 0805828974
Product Dimensions: 9.1 x 6.0 x 0.8 inches
Shipping Weight: 1.1 pounds. (View shipping rates and policies)
Amazon.com Sales Rank: #408,866 in Books


免费下载
下载链接一:From Acrobat Share
下载链接二:From Box.net
下载链接三:From 115.com

在线预览:(如果你是使用rss订阅或者浏览器的版本太低,可能会看不到在线预览,请访问收心阁预览,并安装flash插件).













[新闻动态]谢军博客泄露“第二职业” 棋后竟当起 “心理医生业”

在日前结束的国际象棋联赛前3轮比赛中,谢军忙里偷闲,帮助了一个因无法承受高考的压力而最终精神濒临崩溃的男孩子。谢军告诉记者,虽然她并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但凭借那个男孩对自己的信任,还是成功地帮助了他。--psyche.spotquick.com

在自己的博客里,谢军写到:"那是一个很困难的过程。最终他可以跟我讲一些内心里的话,我真的非常高兴。"

  "我不是心理医生"

  "我不是搞咨询的。虽然我是心理学博士,但这跟咨询完全是两回事。其实咨询只是一门选修课。"自从退出一线比赛后,谢军的另一个天分被挖掘出来———心理咨询。在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很多人都误将谢军这个"心理学博士"当成了心理咨询师。

  在这个误解下,谢军本来异常忙碌的北京棋院院长工作变得更加多元化,为北京队的队员排解"心理问题"成为了谢军目前主要的工作之一。"有时我们队里的队员遇到了什么心理的困难,都会来找我,但这些都只能算是辅导,跟她们聊聊天,当个知心大姐什么的。"

  名气帮了谢军的忙

  谢军说,她之所以可以在棋界中以有限的心理学知识帮助大家,其中她的名气也起到了不小的所用。"我在棋界做这个很占便宜,在于别人信你。假如说,'谢军———著名心理学家'这样的牌子往外一戳,再加上棋后的名气,那生意肯定好得不得了。就是说,那些需要你帮助的人对你的定位是很看重的。包括那天那个孩子,如果他不是下棋的,他事前不知道谢军这个名字,我想效果也不会那么好。"

  虽然只是"业余辅导",但谢军对于自己的心理咨询实力还是很有信心。"其实我一直觉得我可以做一些这样的事情,毕竟我还是学过这些专业方面的知识,跟一点都没有学过的人不同。如果说平常有机会遇到这种需要帮助的人,而且我正好有时间的话,我会很高兴去帮助他们,但这个不会是我将来的发展方向。其实我的兴趣不在这,它只是我辅修的一个东西,如果要把它学得很精的话,需要去接触更广泛的领域,那就太累了。"

  "我觉得还可以更好"

  谢军开玩笑说,她不打算"以此为生"的另一个原因是,她的辅导课程其实并不全面,最多只能是在棋队中有所建树,但真到了社会上的话就没那么灵了。

  "以我目前的专业知识,应付她们还够,但我觉得我还可以做得更好。在队里,那些小队员们所发生的事都是我曾经经历过的,她们的困惑不说我都知道。所以在听她们诉说时,我都可以根据她们的特点有一个比较专业一点的引路。但这个要是放在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什么人都有,问题也多种多样。比如说,爱情、职业、家庭矛盾什么的就不是我所能应付得了的了。"谢军说日前能够帮助那个不认识的男孩可以算是个奇遇。"我当时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多少级浮屠嘛。但真的是很高兴。"

2006-04-11

[新闻动态]模仿胎儿动作据信有助改善学业成绩

英国学童
研究称原始动作训练使学生进步

一项新研究显示,让学童模仿胎儿在母体内的动作,有助改善他们的学业成绩,但有关方面希望进行更多研究,然后才考虑在学校实施这种做法。--psyche.spotquick.com

有关的研究是在北爱尔兰进行的,由贝尔法斯特皇后大学(Queen's University)的朱莉-安妮乔丹-布莱克博士(Dr. Julie-Anne Jordan-Black)负责,并且得到课程、考试与评分委员会(Council for the Curriculum, Examinations and Assessment,CCEA)拨款资助。

以前这种理论一直没有得到确实的试验,但是,专家说,这次最新研究的结果让一些持怀疑态度的人吃惊。

这种身体锻炼运动称为原始动作(Primary Movement),由心理学家马丁・麦克菲利普斯博士(Dr. Martin McPhillips)开发,是基于胎儿仍然在母体内发育的时候的动作设计的。

锻炼运动

胎儿
胎儿在母体的活动被称为原始动作
专家说,让学童每天在课堂仿效胎儿的动作进行运动有助改善他们的学业表现。

研究工作在北爱尔兰的13家小学进行,为期超过两年的时间。研究人员测量了学童在研究开始前与完成原始动作锻炼后的学业表现。另外一些学童则不参加研究,以作比较。

马丁・麦克菲利普斯博士说,他们有时候特别设计,把原始动作包括在学童的唱歌、跳舞的活动之中。

负责研究工作的的朱莉-安妮乔丹-布莱克博士说,研究结果显示,那些参与原始动作训练的学童在数学、拼写与阅读方面的平均能力大大提高。

更多证明

参加研究的学校也说,有关学童得到好的成绩。

为这次研究提供拨款的并且得到课程、考试与评分委员会的发言人说,研究显示这种运动对学童的学习有影响,但是表示,在北爱尔兰各地推行这种锻炼运动之前必须得到更多的证明,显示运动真正有效。

负责研究的专家已经指出,在澳大利亚进行的类似研究显示参加锻炼的学童的学业显示出类似的改善。

来源(bbc中文网)

欢迎访问新闻动态分类中的其它文章。

[心理藏书]心理学原理 英文版第一卷(004)


中文名称:《心理学原理》第一卷
英文名称: 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Vol. I
语言:英文
页码: 458
作者: James, William(关于作者,请参看[心理人物] 威廉・詹姆斯 )
市场价: $11.02(amazon.com)
出版社: Dover Publications
ISBN: 0486203816
出版日期:June 1, 1950
文件格式:PDF
阅读软件:acrobat reader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一:from Acrobat.com
下载地址二:from Box.net。

在线预览:(如果你是使用rss订阅或者浏览器的版本太低,可能会看不到在线预览,请访问收心阁预览,并安装flash插件).














青青成我的师姐了...

收到了UGA心理系的录取通知!!

下面是具体过程:

2006年3月31日接到教授的email通知,说要面谈。我回信将面世日期定在了4月4日。面试很顺利,连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表现这么轻松。如果上次如GSU面试的时候也有这样的表现,说不定早就收到了offer呢。面试以后心理还是忐忑的。原因很简单,这是我最后的机会。在已经申请的4所学校中,已经收到GAtechGSU的据信。Emory一直就没有任何消息。如果UGA也失败的话,那么我的F2生活将延长一年,而且必须重新考托福(有效期到了)。


2006年4月6日,天气非常不错。下午2点钟,UGA的 Paul D. Coverdell Center 落成典礼开始。因为事前获知前任美国总统和现任美国总统他爹老布什要来参加这个典礼,更因为如果我申请UGA的心理系成功的话,可以在这个新建的大楼里工作,还因为一般这样的典礼活动都会有免费的吃喝,于是我和青青决定去那里消磨点时间。


见到了老布什,也见吃到了小点心,喝到了味道非常不错的桃子茶(peach tea),基本上达成了消磨时间的目的。参观了这座大楼,心里念叨着如果能在这里学习工作就好了。这个想法一来,心里就有开始忐忑。便决定回家。


这个大楼和我家很近,走路5分钟吧。到家后照例去开信箱,一个来自UGA心理系的薄薄的信封躺在里面。[有过申请经历的人都知道,系里给申请人写信的话,如果是个大信封而且鼓鼓囊囊,基本上就是正式的offer了,如果只是薄薄的信封,那么几乎一定是一纸据信了]。另外,我4日才面试,6日信就到了,这还真有些反常。于是当时我的心里就是一沉,心想:完了.. .. ..我拿起了那封信直接就递给了青青,下意识的不愿看。青青的想法也跟我的类似把这封信当成了据信吧,从信封被破坏的程度就能推想她拆这封信的时候心情很坏。但是读了几行之后,她的眼睛陡然亮起来,一边把信推倒我的面前一边大叫“yeah~~”。我揉了揉眼睛仔细看了几遍,才确定上面写道“... that you be admitted to our program”.


没错,这是admission letter!! 这是青青也才回过神来,想起UGA心理系从来都是先发Admission之后再发奖学金。


真是太高兴了。青青比我更兴奋,当下就给父母打电话,把父母从被窝里叫出来报告了这一消息。然后给身在这边的同学打了电话。没别的,高兴。

对于我们来说,这个是非常完美的了。不用再次两地了。
在这里向各位通报一声拉。嘿嘿。

[真题]北京大学200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北京大学200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普通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心理统计

招生专业:基础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文件格式:PDF

阅读软件:acrobat reader

下载地址:右键点击这里并另存

欢迎访问北京大学的其他考研真题

2006-04-10

[真题]北京大学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心理统计

北京大学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心理统计

招生专业:基础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文件格式:PDF

阅读软件:acrobat reader

下载地址:右键点击这里并另存

欢迎访问北京大学的其他考研真题

[新闻动态]哈佛学生争上“快乐学”课程 期望改善生活质量

哈佛大学的学生莫不是出类拔萃的未来精英。不过,本学期哈佛"上座率最高课程"却多少有些出人意料:面对台下近900名学子,主讲人本-沙哈尔并没有大讲如何获得成功,而是深入浅出教授快乐的秘诀。

积极心理学

本学期每周二、四中午11时30分至13时,855名哈佛大学学生都将在本-沙哈尔带领下一同体验"积极心理学"。

帮助学生们学会"自我帮助",是本-沙哈尔开设本课的初衷。他解释说:"人们能在书店中看到许多自我帮助的书籍,大部分写得都不错,但缺少实质内容……而心理期刊又偏重于学术研究,严谨却难理解。"

psyche.spotquick.com 本-沙哈尔并非开设"自我帮助"课程的第一人。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积极心理学中心"主任塞利格曼是这项运动的发起者。该中心在声明中阐述道,心理学研究过去主要将矛头对准人们所承受的心理痛苦,但忽略了有关生活质量的其他课题,而"积极心理学正是基于一种理念,即人们所需求的不仅是终结痛苦,人们期待充实的生活"。

接受你自己

教授快乐的课程本身当然就不该让学生感到痛苦,本-沙哈尔似乎深谙此理。他本人就对"快乐做人"理念身体力行。他宁愿放弃成为终身教授的机会――只因他不喜欢定期发表论文的"义务"。

就读于剑桥大学的本-沙哈尔承认,自己对纯粹的学术研究不太感兴趣。因而,他在"积极心理学"课程中也并不偏重于学术研究,而是从实用着手,还引入不少流行文化,这也是赢得学生青睐的原因之一。在谈到完美主义问题时,他所举的例子包括流行音乐及晚间电视节目中的喜剧片断。

本-沙哈尔在最近一次课堂上提出的口号就是,"学会失败"。他告诉讲坛下一贯优秀的学生们,失败无可避免,因此有必要学会如何面对失败。

学生评价高

"积极心理学"课在哈佛的火爆让本-沙哈尔始料未及。他认为,学生在学校刊物上给予积极评论,大大提高了这门课的知名度。

当然,不少学生喜欢这门课是因为它"好过"。根据投票结果,以5分为满分,"积极心理学"的难度系数为2.1分,作业量仅为1.5分。不过,23%体验过"积极心理学"的学生说,这门课程"改善了本人的生活质量"。 孙浩(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相关链接

怎样才能快乐?

本・沙哈尔提出"六点秘诀":

第一,接受自己――无论优点还是缺点。人们总是要面对恐惧、悲伤、焦虑等各种积极或负面的情绪。

第二,快乐需要意义。无论工作中还是生活,人们参与的活动最好既愉快又有意义。如果这一点难以实现,一定要帮助自己寻找一些这样"鱼和熊掌兼得"的"快乐推进器"。

第三,头脑说了算。快乐与否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主观意识。比如,人们将失败视为灾难还是学习的机会,态度不同,心情自然也不同。

第四,越简单越好。人们往往希望在越来越短的时间里完成越来越多的事务,却忽视了"数量会影响质量",人们可能会因参与过多而牺牲掉快乐。

第五,身体也重要。不要忘记一点,身心需要和谐发展,因而坚持锻炼、充足睡眠、健康饮食习惯都会对身体和精神健康大有裨益。

第六,感激要说出来。人们总是拥有太多"理所当然"。学会欣赏和感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相当重要。

 

本・沙哈尔在"积极心理学"课上

欢迎访问新闻动态分类中的其它文章。

2006-04-09

[新闻动态]人性本善找到科学根据 婴儿天生有助人的欲望

人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已经是一个争论了上千年的话题。但最近,科学家帮助 人们找到最终答案。据美联社3日报道,在一个实验中,科学家手里的衣服夹子掉地上了。他不用担心,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会过去帮他捡起来,并且还给他。这 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仅有18个月大的孩子也具有帮助他人的无私品质和能力。

科学家意外的发现,婴儿竟然个个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儿童」

德国一家人类进化研究所致力于寻找人类大脑发育的过程,以及人类协作精神产生的源泉。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研究一群婴儿面对各种环境时如何反应协作。他们意外地发现,婴儿竟然个个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儿童」。

心理学研究员每天在一群刚刚会爬的婴儿面前作简单的动作,比如用夹子挂毛巾,把书垒成堆。经过一段时间,研究员会故意笨手笨脚地搞砸这些最简单的任务。比如把夹子掉了,或把书堆碰倒了。此时实验室24个婴儿在几秒钟之内,同时都表现出要帮忙的意思。

根据研究录像,一个裹着尿布的婴儿看看研究员的脸色,又看看掉在地上的夹子,马上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手脚并用地爬过来,抓起夹子,推到研究员脚边。看起来急切的要把夹子递给研究员。婴儿都表现出同样的热诚,似乎非常愿意帮助笨手笨脚的研究员。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研究员从来不主动要求婴儿帮助他,也不说「谢谢」之类的话。因为如果做出感谢等表示,很容易改变研究的初衷,使婴儿在帮助人的同时期望回报。所以整个研究中,婴儿完全展现了真正的利他主义精神,助人而不图回报。

婴儿表现出利他主义的心理证明助人为乐是人的天性使然

3月2日,负责该项研究的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进化研究所的研究员沃内克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人类利他主义天性的研究成果。沃内克说,这项研究通过观察人脑复杂的发育过程,揭示出人类「利他主义和合作精神」是如何产生。

沃内克提出,婴儿表现出利他主义的心理至少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婴儿大脑发育出足够的认知能力,可以判断别人的真实意图。第二,婴儿发展出「亲社会倾向」,渴望融入社会。一般来说,婴儿到18个月大甚至更早就会具备这两个条件,拥有了助人为乐的品质。

不过沃内克补充道,婴儿助人为乐是有条件的。婴儿们会判断人们是否真的需要帮助。在实验中,如果研究员故意把书碰倒,把夹子丢到地上,婴儿们通常不会伸出援手。

在人类社会中,研究者处处可以找到人性本善的证据。人们为慈善机构捐款,尽力保护环境,在地铁上为老人让座。这些行为除了获得自我满足感,通常不会有任何实质回报。可见助人为乐是人的天性使然。

令科学家不解的是,人类是动物界惟一具有利他行为的动物

科学家得出人类行为的结论后,又把目光转向其他动物。结果发现,人类是动物界惟一具有利他行为的动物。

虽然自然界的很多动物也会互相协作,但往往带有实质的目的。有些动物会成群结队觅食,共同抵抗捕猎者。灵长类动物如大猩猩甚至拥有更多人性化的一面。曾有报道,一个3岁的男孩掉进大猩猩笼子里,大猩猩亲自把男孩递出来。

科学家试图找到大猩猩这种利他主义的动机。他们曾仔细研究了与人类最相近的动物大猩猩的行为和心理。在三四岁大猩猩身上做同样的捡东西实验。结果发现,大猩猩也会捡东西,但缺少主动性。大猩猩的助人动作只限于捡起来,不像婴儿那么急切。

而且如果援助动作比较复杂,大猩猩就会无动于衷。它们不会费劲去捡掉在盒子里的东西。加利福尼亚大学人类学家琼・希尔克说,如果大猩猩能够明白人的意图,也愿意帮助人。但它们助人的理由和婴儿绝对不同。

延伸阅读

黑猩猩跟人类从同一个祖先处继承了相互合作的本性

发表于同一期《科学》杂志上的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院的另一个研究显示,黑猩猩能够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它们甚至懂得选择「专家型」的黑猩猩来帮助自己。

研究者把成年黑猩猩放进一个笼子里,笼子外是一块放有食物的木板,用手拉两条绳子就可以把食物拉近。但是,在某些实验中,研究者故意让两条绳子相距太远,黑猩猩凭一己之力无法拿到食物。于是,黑猩猩只好打开临近的笼子门请另一只黑猩猩帮忙。

研究者艾丽西娅 ・麦利斯说,黑猩猩还会比较跟每个合作者的成功率,最终选择那些在获取食物方面更灵活的合作者。「在除了人类之外的其他动物的合作行为中,我们从未发现哪 种动物对合作有如此深入的理解。」在实验中,当科学家让黑猩猩从两个伙伴中挑选一个时,它们总是挑那个能更好地帮助它们完成拉绳任务的伙伴。通过以上两个 实验,科学家得出结论:黑猩猩是非常注重合作的动物,黑猩猩不仅知道自己何时需要帮忙,还了解自己的角色、其伙伴的角色,而且选择它们希望合作的对象。

编辑: 纪惊鸿

本文摘自2006年3月北京科技报

编后语:现在有人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话挂在嘴上,为自己自

私自利的行为找借口。殊不知,「人之初,性本善」,人人皆有恻隐之心,有好善好德之心,有助人为乐之心,这是人的本性,天良啊!违背本性而动,逆自然之道而行,只会活得越来越郁闷、道路越走越窄、离幸福越来越远。

回归本性,道法自然才是我们自己最明智的选择。

原文链接:http://sci.ce.cn/mainpage/mainnews/200603/09/t20060309_6321509.shtml

欢迎访问新闻动态分类中的其它文章。
支持本站发展,请点击广告,谢谢

[新闻动态]最新研究显示负面情绪损害上班族的身体健康

[新闻动态]最新研究显示负面情绪损害上班族的身体健康
美国密歇根大学最新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害怕失去工作的心态给该国上班族的身体健康状况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据美国"每日健康新闻"网站4月3日报道,此项研究显示,由于对现有工作缺乏安全感而导致的死亡人数已经可以等同于因严重疾病而死亡的人数。研 究涉及的对象为1000余名年龄在60岁以下的男女在职人员,他们先后接受了两次访谈,其中的间隔大约为3年。研究人员对搜集上来的相关信息进行了仔细分 析,约有25%的研究对象在这两次访谈中至少有一次表示他们对于能否保住目前的工作而感到忧心忡忡。那些声称自己总是对工作前景没有信心的人往往会对其自身健康状况给出一个较低的评价。与在两次访谈中都表示自己对现有工作充满信心的人相比,前者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达不到良好或优秀程度的可能性要高出大约2倍。
尽管在任何地方上班你都会为能否保住现有工作而感到提心吊胆,但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在私营部门工作的人要比公营部门的上班族更容易受到由此而带来的对于身 体健康的负面影响。通过本次研究人们还发现,这种工作前景上的不安全感对于黑人上班族的身体健康所造成的伤害尤其明显。那些经常感到工作没有保障的黑人员 工出现较强抑郁症状的可能性是怀有同样担忧的白人的将近3倍,而与认为自己端着"铁饭碗"的白人相比,这一数字则达到了超过4倍的水平。
   该研究报告分析说,造成上班族健康状况出现如此变化的原因或许在于美国劳动力市场眼下日渐流行的几种做法,比如通过外购来获得更多的服务或产 品,企业规模缩小以及那种工作时间及福利待遇均大打折扣的非标准就业岗位的大幅度增加等。研究报告已于4月1日被提交给了正在洛杉矶举行的美国人口协会年 会。(国际在线独家资讯 张咏)
来源:国际在线(06/04/07)
http://msn.ynet.com/view.jsp?oid=8387537

欢迎访问新闻动态分类中的其它文章。

[真题]北京大学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普通心理学

北京大学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普通心理学 招生专业:基础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文件格式:PDF
阅读软件:acrobat reader
下载地址:右键点击这里并另存

支持本站发展,请点击广告,谢谢

欢迎访问北京大学的其他考研真题

[真题]北京大学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北京大学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普通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心理统计
招生专业:基础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文件格式:PDF
阅读软件:acrobat reader
下载地址:右键点击这里并另存


欢迎访问北京大学的其他考研真题

[心理文萃]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一种别无选择的探索(王登峰 侯玉波)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但科学心理学却是"舶来品"。从京师大学堂在100多年前首开心理学课程到今天,几代心理学家在该领域不懈耕耘,不仅积累了大量的知识、经验和研究发现,而且不断扩展了心理学服务经济社会的范围。然而,中国的心理学却一直没有改变跟随别人(首先是西方,随后是前苏联,目前又是西方)的理论、方法和应用领域的局面。甚至在教科书中凡是涉及心理学历史溯源的地方,都只能见到古希腊哲学家的观点,而很少能见到中国先贤的观点。==>psyhe.spotquick.com

  心理学与文化

  心理学作为一个建立于西方的现代科学,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具有西化的色彩。这种西化色彩的主要表现是:西方心理学家认为他们所建构的心理学理论不仅适合分析欧美背景的西方人,而且对欧美之外的其他文化中的人而言,也是适用的。在心理学诞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在主流的西方心理学体系中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文化心理学在西方的兴起,这种轻视文化的观点才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德沃斯与黑普勒提出了文化心理学这个名称,并主要关注文化与人格的关系。以此为研究思路,学者们从文化内涵与社会化等方面分析文化对人们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发现个体的动机兴趣、价值体系、思想观念等无不打上文化的烙印。从美国学者米德对文化与国民性关系的研究就发现,一个国家的国民性是社会传统和文化模式通过社会化塑造的产物,这种观点也得到了著名文化心理学者许琅光的支持,许琅光通过对中国人生活与社会关系的分析,进一步证明了文化的广泛影响。

  此后,关注文化的心理学家更是从各个领域探讨文化的影响问题,科尔认为文化在人类的心理构建中起着中心的作用,文化与心理彼此互相依赖、无法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与科尔的观点相似,鲍什提出的象征行为理论甚至把文化看成是行为的"场":行为的文化"场"既包括物质内容,也包括这些东西具有的内在意义。什威德进一步整合了上述观点,认为个人所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是一种意向世界,人类不断地从中寻求意义与资源。因此,心理学的研究如果脱离了文化这种特殊的意向世界,就不能真正理解个人心理如何运作。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在上个世纪的最后二十多年中,心理学家开始从不同的层面上探索文化的影响问题。霍夫斯泰德通过对来自60多个国家的 11600名IBM员工的研究,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的规避和男性化―女性化四个维度对文化加以区分。垂安迪斯在此基础上对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分析与研究,是这个时期文化心理学研究的亮点之一。除此之外,马库斯对东西方人自我的文化分析,尼斯比特和彭凯平等人对东西方思维方式的研究,都从更深层次上指出了理解文化影响的思路。所有这些努力都得到了主流心理学的认同,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津巴多在他的心理学科普系列影片中,把文化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看成是心理学发展最新同时也是最有希望的领域。

  推动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原因

  尽管文化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已经受到了西方心理学家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心理学相对落后的中国,对文化的关注在许多研究领域还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许多研究依然走着西化的道路――将西方文化下建立起来的理论、概念、方法直接应用于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目前国内心理学的两大应用领域,即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和人力资源开发都主要依据的是西方的理论、概念和方法。而这两个领域都直接涉及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的特点,相对于基础心理学而言,与西方文化与西方社会的差距最大。例如,中国人的家庭功能、结构、互动方式与西方的家庭一定有相似的地方,但差异同样明显,西方的家庭治疗能否直接应用于中国?西方的企业对员工的能力、个性以及素质方面的要求能否直接移植到中国员工的身上?一句话,西方的心理学理论能否成为中国心理学应用领域中"不需证实的、先验的"理论基础?

  伯特兰・罗素在"中国的文化问题"一文中写道:"中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因而即使中国人不对其他国家的人产生影响,中国的问题本身也是一个意义深远的重要问题。事实上,中国的事态发展无论如何也会对整个世界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未来的200年将表明,中国人何去何从,将是影响整个世界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正因为如此,中国的问题不仅对于亚洲,而且对于欧洲和美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心理科学本身是一座大厦,那么这座大厦的建构如果离开了对中国人的分析,那它就将是一个先天不足的作品。实际上,不仅在心理学领域,在政治领域关于文化的争论也为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提供了必要的思路。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一文受到的批评就可以看出,即使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政治和经济再强大,以此为基础的西方文化也不可能成为全球的标准。

  但是,我们强调文化并不是要否认西方心理学本身的价值,实际上,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西方日益成熟的心理学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教育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直接仿效的模板。借鉴西方的经验,我们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并能直接在高端开始我们的研究和探索。更重要的是,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在不断解决西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过程中才发展壮大起来的。他们当时并没有太多的理论和方法可资借鉴,只能从实际应用的要求出发进行探索,却也因此造就了西方心理学的繁荣。

  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条件与思路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各界对心理学的需求日益扩大,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西方成熟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和解决相关问题的经验也为我们提供了直接的参考。然而,要解决中国人的问题并没有捷径可走,直接接受西方的理论、概念、工具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人的问题。相反,只有建立适合中国人实际的理论、概念和工具才是最根本的。在不断积累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中国心理学的发展才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因此,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或本土化应该首先明确,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所解决的问题与西方心理学所界定的内容是不一致的,西方的理论、概念和工具只能提供参考,而不能直接解决我们的问题。其次,我们需要系统地学习西方的理论、概念和工具,树立科学的思想体系和从事心理科学研究的规范,同时需要系统了解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的特点,并把两者结合起来。西方的理论概念和模型的适用性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现在西方在学术上的霸权,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西方人自觉不自觉的会把他们的理论、概念和模型认为是人类的理论、人类的概念、人类的模型。实际上他们的理论、概念和模型只是西方价值和西方文化的产物,到了其它国家是不是适合仍是问题。第三要大胆创新,不断提出自己的假设和理论。尽管开始时所提出的理论和假设也许是很不完整的,但只要一步一步地去做,就一定会逐步完善。

  值得欣慰的是,中国的心理学家已经在十几年前开始了这样的探索,并且有几个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小的突破。比如"大五"人格与"大七"人格的争论,学者们从中国文化本身出发,从汉语词典中选择出用来描述人格的形容词,通过对数以万计的被试的数据分析,发现中国人的人格维度是七个,而不是西方心理学家所认为的五个,从而为文化影响人格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再如关于中国人自我的研究,一些学者提出了理解中国人自我的思路。他们先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提出中国人自我的两种取向―――自我取向和社会取向,然后采用中国化的思路,让中国人自己撰写能够衡量这两种取向的题目,通过对这些题目的分析,最终得到了一个衡量中国人自我的结构量表,这个量表包含的维度有:个人取向、关系取向、团体取向、他人取向和性灵取向(自我的宗教方面)。还有关于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研究,我国学者从分析中国人思维的特性入手,通过对3000多被试的数据分析,确定了中国人思维的三个维度:联系性、变化性和矛盾性。以此工具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思维和认知、身心健康、领导行为与观念以及社会适应性等的影响,得到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果。

  这些仅仅是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开始,我们相信,随着心理学在生活中重要性的增加,会有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关注我们自身的文化对我们自身行为的影响。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有着光明的前景。


欢迎访问心理文萃分类中的其它文章。

[心理文萃]行走在心理学的山阴道上――当代心理学研究热点一瞥

从基础的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心 理语言学等到应用的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临床咨询学、心理咨询等等,继而又衍生出更多的交叉学科,如认知神经心理学、认知生理心理学、儿童发展病理心 理学、儿童发展心理语言学等等,心理学正不断扩张着它的版图。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和公共关系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 (Daniel Kahneman)也许可以看作是一个标志,它意味着心理学在自身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和其他学科交叉和融合,正像在卡尼曼的颁奖词中说道:"他把心理学的,特别是关于不确定条件下人的判断和决策的研究思想,结合到经济科学中。"

psyche.spotquick.com

    正如艾宾浩斯 Hermann Ebbinghaus所言,"心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这短暂的历史是以冯特1879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肇始。在此之后的100多年,心理科学先后大致有结构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革命等主流学派,几经纷争而又不断发展壮大。当代心理学出现了新的研究动向,本文参考我国一些心理学者景怀斌先生等的研究成果,试着带大家到当代心理学的山阴道上走走看看,"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认知研究方兴未艾 认知心理学兴起于1950年代末期,70年代后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方向,它把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它包括感觉输入的变换、简约、加工、存储和使用的全过程。当代的认知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动向是与神经科学、控制论和信息论的结合,典型代表是目前居于主流地位的联结主义理论。它模拟真实生物神经网络,认为信息是整个交互作用的神经节的激活模式,只是信息并不存在于特定的地点,而是存在于神经网络的联结中或权重里,通过调整权重就可以改变网络的联结关系并进而改变网络的功能。联结主义对视觉、学习、记忆和语言等心理过程都做出了新的说明。"平行于认知革命的一场'文化革命'"近年来美国权威心理学刊物《美国心理学家》和其他一些刊物上连续刊发了一些文章,反思传统中立化心理科学模式的缺陷和弊端,表现出对于文化影响日渐增加的关注,而在非西方国家跨文化心理学和本土心理学的研究也蓬勃展开。与此同时,心理学的各分支学科也日渐关注文化因素,如认知心理学的生态模式认为认知活动发生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中,文化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和制约着认知活动;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揭示出,几乎儿童的每一步成长都印着文化的痕迹;健康心理学也日益重视文化因素对心理疾病的影响。这种趋向在各个方面都如此明显,以致这种转向被称做是心理学中"平行于认知革命的一场'文化革命'"。

  心理健康研究备受重视 心理疾病被称作是现代社会的"文明病",近年来西方国家纷纷加大了心理健康领域的科研投入,单就具体研究中的应对(coping)问题,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到1998年,心理学数据库中有关应对的研究论文达到2.3万篇,在心理学论文中的比例由1967年的0.35%升至1999年的3.15%。心理治疗领域越来越多的咨询师兼容并蓄,采用综合性的疗法。短期疗法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现代社会物质上的丰富是否与人的幸福感成正比呢?对主观幸福感的关注是当今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的方向,对此的探讨有助于回到何为人真正的需要这个命题上来。

  积极心理学兴起 过去的心理学更多关注强调消极状态和病态心理 如心理创伤、失调等问题
,而积极心理学试图理解人们的健康方面,也就是基本的人类力量和资源,于是出现包括利他主义的本性、聪明、成长、创造性、精神性、宽容性、感激、社区、希望和爱等许多方面的研究主题。另外,积极动机不但要使个人能够满足自我的稳定和成长需要,而且同时要与他人和睦相处,并且把自己整合到健康的社会中。可以看出,积极心理学正在重新拓展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长期感兴趣的许多类似问题。

  遗传(天性)与环境(教养)之争仍在继续 遗传和环境哪一个影响更大?这似乎是心理学永恒的问题。近年来人们重新关注进化和遗传对人类心理机能的贡献。行为遗传学通过选择性喂养(研究动物)、孪生研究和收养研究三种方法来确定遗传和行为的关系。而进化心理学家从进化论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类的基本心理机制是选择进化的结果,即他们之所以存在并持久是因为适应生存和成功繁衍的结果。他们研究了人的认知机制、性别差异、性别角色和择偶偏好等等有趣的问题,例如巴斯教授提出男性在配偶偏好中相比女性更强调未来配偶的生理吸引和相对年轻,这与男性更看重配偶的高生殖能力的假说一致。

  研究方法更加开放和灵活 自心理学诞生以来的学院派心理学都强调科学主义的研究方法,现在相比较而言,研究方法不再那么极端,既强调量的研究也重视质的研究,许多心理学家认识到质的研究方法对心理学研究具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和优越性。过去在心理学中本没有地位的一些非科学主义的方法,如现象学研究方法也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但心理学家在应用这些方法时并非完全与传统相背离,而是尝试与科学主义的做法进行一些靠近,于是就出现了现象学的定量方法。

  注重心理的内在过程研究 目前心理学家们特别希望通过追踪,通过控制一些变量观察分析结果,研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发现心理活动的因果规律和找到有效的控制心理和行为的方法。他们重视个人深度心理过程研究,认为传统的心理学是个体间
between persons 的研究,这样,很多个人内部的信息被忽略掉了,应当进行个人内部
with in persons
的心理研究,与这样的趋势对应,出现了诸如日常经验分析、经验样本等方法。

  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还有很多,不能一一介绍。南京师大的叶浩生教授梳理了心理学发展的脉络,认为当代心理学主要表现出了三个转向:(一)、从原子论的思维方式转向整合的思维方式,转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线性思维到非线性思维的转变;2、从元素组合认识方式到综合分析认识方式的转变;3、从上向因果关系的思维到双向因果关系思维的转变。例如,生理因素影响心理因素,但是心理因素也影响生理状态,两者之间有一种双向的因果关系,并非单向的由某种因素决定另一种因素。(二)、从自然主义心理科学观转向社会文化的心理科学观;(三)、从单一文化模式转向多元文化模式。



欢迎访问心理文萃分类中的其它文章。

支持本站发展,请点击广告,谢谢

[心理人物]陈立――为中国工业心理学事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陈立,心理学家,工业心理学家,教育家。在中国最早采用因素分析研究方法。发现智力的因素组成随年龄而简化,批判了斯丕尔曼g因素不变的


论断,得到了心理学界的公认。积极倡导并投入我国第一个工业心理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工作,创建了中国工业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基地,为中国工业心理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立,字卓如,1902年7月22日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一个普通手工业家庭。5岁时,母亲患病去世。在父亲的艰苦支持下,勉强读完初小。毕业后,为生计所迫,外出学手艺。初学刻字不成,后改学鞋匠,因愤于师傅的浪荡行为不告而别,回到家里。小学老师张子谋悯其遭遇,煞费苦心替他争取到一个食宿免费名额,才得继续进培元小学学习。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勤奋,成绩优异,在七省教会学校统考中得第一名,于1918年免费升入武昌博文书院读中学。入学后,他一边阅读了大量原版经典著作及不少哲学和社会科学书刊,一边投身到追求真理的正义活动中去。历任博文书院学生会主席,湖南在湖北求学学生的旅鄂同学会会长,从事一些倾向革命的宣传活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组织同学上街请愿,露宿街头,不幸父亲在当晚逝世。他与当时在武汉的进步学生还利用报刊开展宣传工作。曾帮助胡石庵创办在汉口出版的《大汉报》的副刊,介绍新思潮,后又担任长沙《湘报》的特约通讯员,在该报上连续发表了《科学概论》的译稿,直到被迫停刊为止。psyche.spotquick.com

  1924年起,陈立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理化专业。他除学习物理学、化学等必修课外,还选修了不少生物学课程,如普通生物学、遗传学、细菌学等,每周有时竟有7个半天的实验室实验,这为他后来的科研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28年毕业后,他回到武昌博文书院任教并兼教务主任。除一般教学外,他还在晚间给学生系统介绍"进化论",引起该校英国教士的极大不满而给他警告。

  1930年陈立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湖北省公费留学英国,被推荐到伦敦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C.E.斯丕尔曼(Spearman)教授门下攻读心理学。仅1年时间就通过了博士资格考试,进入实验研究阶段。他研究了O因素,一个当时尚无人系统研究过的课题。还花了一个学期到剑桥作"持续工作过程"的研究,获得F.C.巴特列特(Bartlett)教授的赏识。1933年5月,陈立获得了英国伦敦大学理科心理学博士学位。1933年6月,陈立来到英国工业心理学研究所。仅半年时间,就写出了4项研究报告。其中1篇得到所在地的厂长的高度评价,研究所将这篇论文发表了。而在该工厂工作的心理学家亨特则认为另一篇关于优化工作程序的论文有更重要的意义。

  1933年12月,陈立转到德国柏林大学心理研究所,在格式塔心理学大师W.苛勒(Kohler)的指导下开展"个体声调高低的差异"研究。研究尚未得到成功,即因纳粹分子猖獗苛勒本人逃往美国而告终。陈立也毅然舍弃尚有两年的博士后公费资助,决心回国,用自己所学来报效祖国。(这项研究,直到1960年才得以继续。陈立用反馈的思想作出了理论解释,结果写成"随意运动的机制"在《心理学报》上发表。)

  1934年底,陈立回国任清华大学和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合聘的工业心理研究员。他教学、写书、建实验室、奔走于各工厂开展调查研究,使工业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在中国得到初步开展。随后由于抗战爆发,工业心理学研究被迫中止。

  1939年,陈立应竺可桢校长的邀请,到浙江大学教育系任心理学教授。当时,整个浙江大学正在流亡途中,陈立不失时机地开始考察中国教育的现状。从1940年到1947年间,他先后发表了有关教育改革的论文20余篇。同时,为使心理学研究能更快地开展与普及,1941年与1942年间,他曾先后两次去中山大学研究院讲学,帮助开展心理测验工作。在此期间,还应教育部的要求,为该部计划编撰的《教育大全书》写了20几篇心理学专题文献,内容涉及因素分析、测验统计、工业心理学及心理学流派等,不下10余万字。后因国民党垮台,大部分手稿丢失,书未出版。

  陈立是位具有正义感的科学家,他从来都强调"科学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并曾为呼吁改变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面貌而发表了多篇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立第一次有了优越的社会条件去实现自己从事研究的理想。从1950年起,他指导研究生在杭州市对幼儿园到中学的万余名儿童进行测量,从中按取样分类挑选出4000多名4至15岁儿童,对其身体发展(共24个项目)进行了广泛的测量研究,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儿童生长发育现状的第一手资料。研究规模之大,在国内还是第一次,是后来国内这方面研究的先导。与此同时,为了适应工业生产的需要,他继续领导开展工业心理学研究,并亲自下工厂蹲点,使研究结合生产实际,受到工人和工厂领导的欢迎。

  60年代初,根据全国心理学会的科研规划,他又带头开展了认识过程发展规律的心理学研究,1965年,他和其他人合作在《心理学报》上发表了《儿童色形抽象的发展研究》等3篇系列实验研究报告。可是,当时姚文元化名葛铭人在《光明日报》上抛出题为《这是研究心理学的科学方法和正确方向吗?》的攻击文章,煽动整个心理学界对陈立的心理学研究工作展开批判。尽管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非常大,但陈立还是不畏强权,坚持真理。他当即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对心理学中实验法的估价问题》予以反驳。这就是心理学界轰动一时的"葛陈辩论"。

  "文化大革命"后,被迫停止的心理学研究得到恢复。虽然陈立此时已是年近8旬的老人了,但他仍怀着激动与喜悦的心情,老当益壮,一心扑在事业上。著名女作家张洁曾在其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中如实地描写了他重振工业心理学的豪情。作为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陈立十分重视心理学队伍的建设与提高。在1978年全国心理学年会上,他提出举办高校实验心理学师资进修班的倡议,并主动承担了在杭州大学心理学系举办第一届进修班的任务。他还十分重视提高中国心理学的国际影响。1980年7月,陈立任中国心理学代表团团长,率团出席在莱比锡召开的第22届国际心理学会议。会议期间,我国心理学会加入了国际心理学联合会(IUPS)。陈立在大会上作了"冯特与中国心理学"的报告,受到国际心理学界的热烈欢迎。会议前后,他们还抽空访问了联邦德国和罗马尼亚。回国后,陈立即着手创办《外国心理学》杂志,沟通中外心理学研究的信息。陈立任主编,他几乎每篇文章都要亲自审阅。刊物供不应求,深受广大心理学工作者的喜爱。1983年4至5月,陈立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组团去美国、英国考察工业心理学。回国后,他写了一份长达40多页的考察报告,受到国家教委和教科文组织的重视。他利用自己在国际心理学界的声望,不断邀请国际心理学界知名人士来我国访问,为促进国际科学交流做出了贡献。

  90年代开始,陈立又把目光转向学校心理学这一应用领域。为了更加重视和促进心理学研究结合中国实际的应用,他把《外国心理学》杂志改名为《应用心理学》。他在《应用心理学》杂志上撰文呼吁加强心理系学生的学校心理学训练,毕业后能在各中小学中开展心理咨询与学习指导工作。在目前的条件下,先从普教中的特殊教育做起。为此,他组织杭州大学心理系教师展开专题讨论,并对此提出课程设置的改革方案。

  他自称"一生是个科普积极分子,从'五四'时期起直至今天",事实亦然。他是 "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的发起人之一,长期以来担任科普协会、科普作协的许多重要职务,领导与参加了多种科普活动。现在是浙江省科协的名誉主席。1956―1988年,任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1989年迄今任中国人类功效学会名誉会长。他还担任其他一些社会职务,1984年迄今任国际组织发展学会顾问。1952年曾任九三学社中央参议委员会副主任。1954年任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1958年到现在任历届全国政协委员,1978―1983年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在学术研究上,陈立具有强烈的民主意识。他认为独尊一种理论或一种方法就是学术上的专制,是肢解和毒害心理学发展的腐蚀剂。最近他提出要让目前在心理学研究中流行的费歇尔的析因分析改弦易辙,重视科学方法论的"证伪",他认为只有求异才能真正推动科学进步。

  "会心在四远,不是为高飞",他引用潘天寿这两句警语以自励,默默地实践着他的人生诺言。

在智力与测验理论上的学术成就

  关于O因素的研究 当时,心理学家J.C.弗卢杰尔(Flugel)等人曾对此进行过一些零星研究,但在理论和方法上都存在一些漏洞。1931年,陈立结合心理物理学和心理测量等方法,首先克服实验仪器设备缺乏的困难,选了120名初中学生作为被试,对智力操作和感觉阈限等进行起伏现象的研究。这是对O因素取材最广泛而且是用个别被试进行的繁复实验室研究,对O因素的确定作出了比较详细的验证,同时证实了O因素变化的周期。

  该研究从内容说,它将弗卢杰尔从疲劳入手研究O因素推到从注意入手进行研究。这样就使得研究不囿于单一因素。从方法论讲,则从各种途径去突破单因素的局限。在该研究中,陈立对单因素分析,即斯丕尔曼的四差法亦提出不同的看法,倾向于多因素,突破了斯丕尔曼的研究框架。其结果写成博士论文《感觉阈限和智力活动中的起伏》。斯丕尔曼在其两卷集的《历代来的心理学》一书中曾加以征引。弗卢杰尔把该论文摘要地编入《智力波动的最新探讨》一文中发表。论文的最后一章O因素起伏的周期,在《英国心理学》杂志发表。因其采用移动平均法,而使时相的测量得到一个新的处置。这一统计方法的改进,倍受同行称道。一位澳大利亚心理学家称它是"对时相分析的一个新模式"。

  对g因素的研究 1939年陈立针对斯丕尔曼提出的g因素不变说(至少从9岁到18岁不变),开始对智力发展规律展开研究。他编了10种测验,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近800名学生(相当于9到18岁这一年龄范围)进行测试,计算了近400个相关数据,进行了繁复的因素分析。结果证明因素组成随年龄增长而简化,这一发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他写成的论文《一套测验在不同教育水平的因素分析》在美国《发展心理学》杂志上发表后,受到国际心理学界的高度重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纳斯塔西(Anastasi)首先在他的《差异心理学》中加以引证。后来,泰勒(Tyler)在其《人类差异心理学》中认为该文是对g因素的发展研究划阶段的论著。亨特(Hunt)在《智力与经验》一书中则将陈立的结论和当代发展心理学权威J.皮亚杰(piaget)的"守恒"由水平参差到划一的理论相印证。事实上,皮亚杰的理论类似于陈立论文中的结论,即因素模型逐渐简化的观点。智力的发展是循分化还是整合的途径展开,迄今仍无定论,但陈立的研究与结论无疑是至今仍在热烈争论的智力发展问题的肇始之作。

  陈立的这些理论研究,确立了他早期在国际心理学界的地位。

  1947年,陈立在美国《教育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了《配对测验的校正公式》一文,对沈有乾和Zubin两人繁复的配对测验计算公式做了很大的改正和简化。他认为他们设立公式的前提不是从检查知识而是从无知的随意挑选答案出发,因而缺乏效度的考虑。此外,他在教学中看到学生们使用这个公式有很大的困难,便引起简化公式的动机。为此他提出了改正和简化公式。这充分反映了他对教学的用心。作为在中国第一个介绍并应用因素分析的心理学家,陈立总觉得自己有一种职责,把好测验关,防止测验统计的滥用。为此,他曾发表过不少文章,如《我对测验的看法》、《习见统计方法中的误用与滥用》、《测验效度理论析义》、《项目反应理论初评》等等,对中国心理测验的正确应用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开拓工业心理学研究、创建中国工业心理学实验研究基地

  陈立是在英国工业心理学研究所开始工业心理学研究的。1934年11月回国后,他找到了当时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所长汪敬熙,想在该研究所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当时,心理研究所正在从上海搬往南京。陈立便在上海租了一间公寓开始写书,孑然一身,既无图书参考,也无助手相帮,埋头3个月,写成《工业心理学概观》一书,详细叙述了心理学干预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他在书的末尾,充满信心地号召国人:"中国在第一次产业革命中是瞠乎后人极远,如今得迎头赶上。在这产业第二次革命(机械工业的人化)正是我们赶上人家的机会。……所以工业心理学所希望于国人者甚大。希望整个的产业界都加入这产业的大革命中以确立我国工业化的基础。"这本书的出版,为我国工业心理学研究填补了空白。汪敬熙对此书颇感满意。此后,清华大学和心理研究所合聘陈立为工业心理研究员。半年在清华教课并进行调查与实验研究;半年在中央研究院工作,去江南一带作些实地调研。在清华大学,除一般教学外,他还到南口和长辛店机车厂作调查,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并在清华大学筹建了第一个"疲劳研究实验室"。在江南的南通大生纱厂,他在第一年的调查基础上,第二年带了助教和实验员,做了整整半年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个工厂中室内气象研究》的文章,就是根据其中的部分结果写成的。他还应厂方的要求,设计了一套"纺织工操作测验",取得了许多数据,后因卢沟桥事变,仓皇出走而散失。

  从50年代后期开始,他带领一些年轻教师和研究生继续进行工业心理学研究。在杭州市的部分工厂,开展对事故分析、细纱工培训、操作分析、工艺流程、视觉疲劳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他们下工厂蹲点,对新手进行培训,充分肯定反馈在培训中的作用,受到了厂方的欢迎。1957年,陈立代表我国心理学界去民主德国考察劳动心理学。回国后,在《心理学报》上发表《民主德国的劳动心理学》一文,充满信心地描绘了我国工业心理学发展的前景。

  1961年,陈立获准在杭州大学教育系招收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届工业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招到第三届时,由于"四清"运动和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而被迫终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培养工业心理学人才迫在眉睫。陈立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投入我国第一个工业心理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工作。他亲自与机械工业部等工业部门的领导联络和商谈合作,于1980年建立了与工业部门直接挂钩的面向实际应用的工业心理学专业。他在该专业的培养计划教学方案以及课程设置的设计与实施方面都作了周密而富有成效的工作。杭州大学工业心理学专业因此成为我国首批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并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点。近10多年来,该专业不但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工业心理学人才,而且也为各个行业的厂长、经理举办了数十期管理心理学培训班,于1990年荣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陈立有关工业心理学理论、方法、发展趋势的数十篇论著已成为我国工业心理学研究与应用的科学指导,主编的《工业管理心理学》成为全国经济管理学院的教材。

  1979年在保定召开的心理学年会上,陈立即按当时工业现代化的需要,提出在我国发展工程心理学的号召。他除公开发表一些文章外,还在杭州大学心理学系亲自开设工程心理学课程,要求新招收的研究生开展追踪和心理负荷等的研究工作。追踪是自动化和技能行为机制的基础研究,心理负荷问题是其当年在清华大学开始的疲劳生理研究的赓续。现在,培养出的研究生中有些已成为国内外工程心理学的重要带头人。

  陈立作为工业心理学的前驱,十分重视工业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和学术创新,主张以实验研究与应用成果作为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基础。80年代初,他领导组建了工业心理学实验室,积极承担了国家科委、国家教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以及其它部门资助的大量工业心理学研究课题。主要包括管理决策心理模式、人――计算机界面特征与开发工具、显示与控制设计、汉字设计参数及显示工效、企业组织激励机制、新技术应用策略、企业改革与组织发展等重要课题。1990年,工业心理学实验室被国家计委批准为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陈立在工业心理学方面的一系列工作,对这一学科在我国的开拓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在组织管理心理学方面的理论成就

  陈立在组织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思想及其应用方面,也有许多创新。这集中地体现在强调整体论和宏观工效学的思想,注重工业心理学理论与我国企业组织改革以及新技术应用的密切结合上。在1983年出版的《工业心理学简述》这一著作中,他系统地论述了管理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和劳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发展趋势、理论意义、研究潜力和应用前景。他还围绕人机系统设计中的习惯与革新、企业改革中的目标管理、期望与激励等方面的心理机制,作了透彻的论述。特别是在企业组织的改革与发展这一研究与应用领域,陈立先后在《企业组织的发展与改革》(1983)、《行动研究》(1984)、《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组织发展研究》(1988)和《改革开放中企业的新秩序观》(1991)等一系列文章中,深入浅出地论述了理论原理,明确地提出了组织改革与发展的方法学和具体实施策略。他特别强调在组织改革与新技术应用中应重视人员的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指出"组织发展与改革的结果不仅仅是生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劳动者的素质的提高,并使社会成员向着全面发展的人迈进。同时,分配制度也必然要逐步改变,要使其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激励社会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陈立主张在企业组织改革中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和专家与群众密切结合的行动研究方法,并注重行动研究的理论定向、长期目标以及开放系统的正反馈作用,以此推动企业组织的发展。他沿着扩大企业自主权这一主题思想,从责任与权益辨证统一的观点,分析了参与管理对于工作积极性、责任感与生产效益等的独特效应,并把参与管理作为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重要条件。

  陈立深刻地分析了改革开放形势下企业组织由旧传统向新秩序转换的特征,精辟地论述了参与决策、开放系统、耗散结构、异中求同、适者生存等组织变革的演化途径,提出了实现新秩序所要求的领导行为、多源实践和发展观点。他十分重视系统论与整体论观点,在"工业现代化中的宏观工效学"一文中,创新地提出把科学理论方法与社会组织功能分析相结合的宏观工效学思想,并且强调以更具有适应性和弹性的异阶管理和预测管理构建管理目标体系,有效地参与国际的经济大循环。陈立的上述理论思想,把我国工业心理学的理论提高到新的阶段,为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广泛应用工业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勇于创新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自1924年在武昌博文书院任教开始,60余年的教学实践,加上他对教育事业真诚的关心和美好的理想,使陈立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教育思想,并且不遗余力地推进着教学改革。

  首先,他提出大学智育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工具"。为此,他曾建议所在的系改革课程,减少一二年级的专业课,先把一般基础打好,包括中文知识与表达能力、外语、数学或统计以及计算机技术。他自己率先用英语上课。在专业课教学中,主张改进教科书,让学生直接接触经典原著与学报中的研究论文。他非常强调高等学校开展科研的意义,认为只有科研上去了,大学教育才能真正把"工具"教给学生。为此他非常重视实验室和图书馆建设。从1979年,陈立任杭州大学校长期间起,他重点整顿了图书馆管理。要求图书管理责任到人,并要求图书馆全时开放。他甚至提议利用食堂,在食堂一角设置开架参考用书,方便广大同学学习。就实验室建设而言,陈立从事心理教学数十年,始终把心理实验放在重要地位。浙江大学屡经搬迁,在房屋不足,实验仪器缺乏的条件下,他与同事仍然费尽心机,苦苦维持实验教学。在有了适当的经费之后,就注意逐步添置仪器设备,使实验室符合当代科学和教学的要求。除了强调大学教育把重点转移到"工具"传授上去以外,他还主张改变大学教育偏斜于智育的局限,实现"全人教育"。所谓"全人教育",即"整个人的教育",是顾及并协调个体身心各方面的教育,使之得到和谐的发展,成为健康的人。全人教育的思想,最早见于他1943年的《大学与大学生》一文。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理想,几十年来,陈立一直关心着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发展。他曾在50年代亲自到上海音乐学院找贺绿汀,为杭州大学调来一名音乐教师。同样,他也很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政治修养的培养,除政治理论课外,他还把辩论活动看成是培养学生政治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民主政治参政议政创造条件。

  与大学教育的改革相呼应,陈立力主中小学教育的改革。他认为中小学教育必需顾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重视乡土教材,联系地方的人文与地理实际。然而,我国中小学教育却令人失望,学校只花费大部分时间给学生灌输与升学有关的某方面知识。这不得不归咎于大学的入学考试制度。为此,陈立主张"废除大学入学考试而采中学成绩审查办法",最后过渡到"成绩累记法"以招收新生。即对每一个中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自入学之日起就有一种标准记载,大学入学以此记载为择录标准。他曾得到浙江大学竺可桢校长同意,在遵义试行过几年,得到了满意的效果。近几年,国家教委批准52所高校进行"保送招生",可以说是类似这种思想的实践。

  陈立出任校长后,进一步完善了他的大学管理思想。他提出四个基本问题:用人应有远见、重视实验室和图书馆、废除教研室制度、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为此,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校长――教育家》一书曾以显著的地位报道了他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自主权的进一步扩大,陈立倡导的教育理想,必将在祖国的教育事业中结出硕果。

  (作者:王重鸣 陈芳)

简历

  1902年7月22日 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

  1928年 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理化专业。

  1930―1933年 在英国伦敦大学学习,获理科心理学博士学位。

  1933年 在英国工业心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1934年 在德国柏林大学心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1935―1939年 任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合聘的工业心理研究员。

  1939年―今 任杭州大学(其前身分别是浙江大学文学院、浙江师范学院)心理学教授,校长、名誉校长。

  1950年―今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兼任研究员。

主要论著

  1 Chenli.Oscillation at the threshold and in mental work.London Univer-
sity Library,1933.

  2 Chenli.Precision screw-driver in small assemblyu work.N.I.I.P,Human
Factor,1934(2).

  3 Chenli.Periodicity in oscillation.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1935,
25(3).

  4 陈立.工业心理学概观.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5 陈立.一个工厂中的室内气象研究.气象学报,1937(1).

  6 陈立.平等新诠.思想与时代,1942(15).

  7 陈立.国文评分的因素分析.教育研究,1942(106―107合刊).

  8 陈立.大学与大学生.思想与时代,1943(29).

  9 陈立.我国科学技术不发达原因之心理分析.科学与技术,1944,1(4).

  10 陈立.科学之社会背景.思想与时代,1944(4).

  11 Chenli.The correction formula for matching tests.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44,XXV.(9).

  12 陈立.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明思想史――一个心理学的研究.学原,1947,1(7).

  13 Chenli.A factor study of a test batteryat differenteducational
levels.Th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1948,73.

  14 陈立.问题儿童测源・学原,1949,2(9).

  15 陈立.科学研究与社会计划・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49.

  16 陈立.杭州市四岁到十五岁儿童的身体测量的初步报告.浙江师范学院学报,1956(2).

  17 陈立,朱作仁.细纱工培训中的几个心理学问题・心理学报,1959(1).

  18 陈立.随意运动的机制・心理学报,1960(4).

  19 陈立.程序教学中的几个心理学问题.心理学研究动态,1964(1).

  20 陈立.程序教学中若干理论问题、心理科学通讯,1965(2).

  21 陈立,汪安圣.儿童色、形抽象的发展研究,心理学报,1965(2).

  22 陈立.我对测验的看法.心理科学通讯,1982(3).

  23 陈立.工业心理学简述.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

  24 陈立.企业组织的发展与改革.外国心理学,1983(1).

  25 陈立.行动研究.外国心理学,1984(3).

  26 陈立.习见统计方法中的误用与滥用.心理科学通讯,1985(1).

  27 陈立.从冯特的实验心理学到现代的差异心理学――官能心理学与因素分析的评述.杭州大学学报,1986(3).

  20 陈立.管理心理学的新动向.应用心理学,1986(1)

  29 陈立.对行为强化理论提些异议.心理科学通讯,1987(6).

  30 陈立.工业现代化中的宏观工效学、应用心理学,1988(1).

  31 陈立.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组织发展研究.应用心理学,1989(1).

  32 陈立.测验效度理论的析义.应用心理学,1990(1)

  33 陈立.项目反应理论初评.心理科学,1991(1).

  34 陈立.改革开放中企业的新秩序观.应用心理学,1991(1).

  35 陈立.对方差分析法的重估与改辙的考虑.心理科学,1992(4).

支持本站发展,请点击广告,谢谢

欢迎访问心理人物分类中的其它文章。

[新闻动态]南京军区招20名心理学应届生

新华报业网讯  今年南京军区将特招20名心理学类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面试将在本周末举行。据介绍,此次招收对象必须是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psyche.spotquick.com;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 获得相应的学位,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年龄分别在24、29周岁以下;身体条件符合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含民办二 级学院、独立学院)毕业生及军队院校为地方培养的毕业生、普通高校招收的定向生均不招收。
(翠红 为立/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欢迎访问新闻动态分类中的其它文章。

[新闻动态]心理学专业考研复试侧重研究能力

据《北京考试报》 消息,近年来,心理学专业报考趋热。这与社会对心理学专业人才需求加大有关,也因为心理学专业研究生不仅招收本专业,而且也招收跨专业考生。比如教育类、 管理类、外语类以及理工科等与心理学有关的专业。那么,作为心理学专业研究生,老师最看重考生的什么素质?考生如何准备心理学专业复试?

psyche.spotquick.com

  导师最看重研究能力

  北师大心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车宏生说,在过去,初试分数高就能录取,而现在,复试中导师特别看重面试考生的研究能力,还有考生的研究潜质。

  据了解,现在很多考生为了考研而考研,初试分数高并不意味着就有科研潜力,加大复试力度是将来研究生考试的趋势。

  车宏生说,研究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设想和研究内容;二是对前人的研究进行评论,指明其优缺点。就是说,考生要有能力阐述研究思路、感兴 趣的心理学课题、怎么进行研究等问题。对于研究能力,可以通过笔试和面试来考查。比如北师大心理学院笔试中《研究报告分析》就是给定考生部分研究材料,要 求考生对此进行评述。在面试中,导师还可以通过提问、追问等形式了解考生研究构想。

  考生要有研究计划

  对心理学专业来讲,具备研究能力首先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也就是说,考生要能选择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适合自己的研究题目,并提出研 究方案。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有关于心理学方面的问题意识和研究的想法,这对考生是一个较高的要求,但也是基本的要求。

  其次,考生要能遵循"技术路线"来进行研究。比如说考生要做一个有关智商和学习成绩之间关系的课题研究,就要能够进行测量,把握测量方法,要能根据数据进行研究,把握整个研究过程。这些都可以通过笔试、面试和研究综述看得出来。

  复试无须特别准备

  不同学校心理学复试内容会有所不同,但一般分以下三部分:专业综合考试、专业英语考试以及面试,从不同层面考查考生的文化素质与专业基础、思维 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整体精神和健康状态等方面。而北师大今年还将汉语水平考生放进复试并计入总分,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车宏生老师表示,心理学专业的复试,不会像初试一样干巴巴地考查书本内容,因此考生无须做特别的准备。如果说有所准备的话,考生应该熟悉心理学内容,要了解研究动态,也要有初步的研究设想。这些问题都需要考生在考前认真思考


欢迎访问新闻动态分类中的其它文章。

支持本站发展,请点击广告,谢谢

[新闻动态]首届中国医学心理学发展论坛将举办

首届中国医学心理学发展论坛将 于6月在北京举办。记者了解到,中国的中医心理学研究经历了20年的发展。本届国际中医心理学大会暨首届中国医学心理学发展论坛,将继承传统中医心理学几 千年的理论精华与实验经验,总结多年来全国性的中医心理学研讨会的研究成果。结合境外、国外心理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着力传播中医心理的最新理念,推动临 床心理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据了解,2005年发达国家抑郁症患病率为8%至10%,全球每年用于抑郁症的医疗费用达600亿美元,1999年至2003年间,抗抑郁药稳居全球畅销品类别的第三位。(张雨欣)

来源: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支持本站发展,请点击广告,谢谢

欢迎访问新闻动态分类中的其它文章。

[心理人物]周先庚――中国实验及应用心理学的奠基人

(1903―  )
高云鹏

   周先庚,实验心理学家,教育家。中国实验及应用心理学的奠基人,20年代从事汉字横竖排对阅读的影响、汉字的完形结构的实验研究,并发明


实验仪器――四门速示器,开创了汉字心理的研究领域。30年代从事工业心理调查实验研究,成为中国工业心理学研究的先驱。在河北定县主持的年龄与学习能力关系的研究,得出一条识字能力曲线,被当时心理学界称为周先庚曲线。从教60年,为培养心理学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psyche.spotquick.com

  周先庚,1903年8月10日出生于安徽省全椒县金城港村。3岁时父亲因病逝世,家庭境遇使幼年的周先庚养成了本分、不惹是非和勤奋好学、刻苦努力的性格特点。

  1916年安徽全省有7人考上了北京清华学堂,周先庚是其中之一。这是他勤劳学习的结果。入学后就读于理工科,共读8年。他如饥似渴地涉猎群书,具有广泛的学习兴趣,因此直到毕业时,还没有最终确定专攻的专业目标。1924年他到南京国立东南大学文法科学习图书馆学1年,他选学图书馆学,也是为了阅览更多的书籍。在这一年里,他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考入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学院心理学系,从此

开始了他60多年的心理学生涯。1926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学士学位,1928年获硕士学位,1930年又获博士学位。其后他即到欧洲考察,先后在伦敦、布鲁塞尔和柏林逗留1年。其间写了理论论文"心理学的电影观",发表在美国《心理学评论》杂志上(1931)。接着他途经波兰、苏联,于1931年回到北平,任清华大学理学院心理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大学辗转内迁至昆明,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成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搬回北平。他在清华大学执教21年,获"永任"奖状。1938一1948年曾任心理系主任,还兼过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等校的课程。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专业(1978年改为心理系)教授。1950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1982年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编委,1984年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顾问,1985年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顾问,1986年应聘为北京心理学会顾问。

开汉字心理学研究的先河

  周先庚在斯坦福大学的硕士和博士论文是关于四门速示器的发明。当时他从事的是用实验方法研究汉字横竖排对阅读的影响。四门速示器就是为研究这一课题而设计制造的。速示器是用来控制视觉刺激物(如汉字)的呈现时间,以研究被试者反应(如阅读速度和准确性)的仪器,因由四块档板的运动来覆盖或显露刺激物而得名。周先庚的论文曾在1929年第九届国际心理学年会上宣读,其后又发表在美国《实验心理学杂志》1929年第12卷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速示器不仅可用于汉字识别的研究,也可用于反应时间、视知觉、学习与记忆的实验研究,这项发明对推动实验心理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周先庚关于汉字横竖排对阅读影响的实验结果,证实了决定汉字横竖排利弊的具体条件。此外,他还分析了汉字的完形结构,为实验工作提供了基础。论文分别发表在1929年、1930年美国两卷《实验心理学杂志》上。自20年代以来,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汉字的特性及认知过程,并将其成果应用于汉字教学、文字改革、汉字的编码和信息处理等方面,已经形成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周先庚关于汉字阅读的研究,是汉字心理学的开创性工作,对推动汉字心理的研究和汉字心理学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实验及应用心理学的奠基人

  周先庚一直从事实验及应用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自己身体力行,同时也呼吁心理学界重视实验及应用心理学的研究。他把心理学应用于实践,为社会服务,看作是推动心理学发展的动刀。

  1931―1937年周先庚受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委托,在河北定县主持年龄与学习能力关系的研究,发表了"定县历年测验统计结果略述"(《测验》杂志,1935年第二卷第三期)、"定县七年新法测验考试之实施结果"(《民间》杂志1935年第一卷第九期)等论文。研究结果得出一条7―70岁被试者的识字能力曲线,被当时心理学界称为"周先庚曲线"。这条曲线表明了不同年龄阶段识字能力的变化,周先庚并为这条曲线的变化作出了适当的解释说明。这项研究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典范。

  1934―1935年周先庚在北平私立协和医学院脑系科指导皮肤电反射的研究。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皮肤导电性能的变化与情绪状态的变化有直接的关系。用作侦破手段的"测谎器",就是记录在情绪变化下皮肤导电性能的变化及其他生理、心理指标变化的仪器。周先庚关于皮肤电反射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中国关于"测谎器"研制的最早工作。

  1935―1937年周先庚在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与陈立合作,在北平南口机车厂进行了关于职工提合理化建议的调查研究,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摸索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途径。这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心理实验研究。周先庚曾发表过多篇工业心理学论文,如 "发展中国工业心理学之途径"、"中国工业心理学之兴起"、"工人心理考察"、"工厂建议制度"、"交通与工业安全问题"等,1943年在昆明举办过工业心理讲习班,1958年在北京参加了"操作活动合理化研究班"的讲课,直接把工业心理学的知识传授给工业技术人员。

  此外,周先庚还从事过颜色爱好和大量军事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在1937年第十一届国际心理学年会上宣读过他的论文"一个实验情绪的新方法";1948年在第十二届国际心理学年会上宣读过他的论文"关于麦独孤本能与动机的理论问题"。

  50―70年代,中国心理学的发展一度受到限制,周先庚的研究工作也因此受到过影响。但他从未懈怠过,在教学工作中他不断开设新的课程,为普及心理学知识,他写过记忆、兴趣和能力等方面的文章和书籍,也翻译过心理学的名著,如吴伟士的《实验心理学》和巴甫洛夫的著作。70年代末,中国心理学研究已逐步恢复和蓬勃发展,他致力于介绍西方心理学的重要著作,曾组织翻译和审校《心理学方法》和《心理学纲要》等书。

  周先庚在大学心理系执教近60年,他的学生遍布中国心理学界。其中一些人已成为活跃在心理学界,特别是实验心理学领域的知名科学家和学术领导人。周先庚已年逾90,他仍孜孜不倦地为我国心理学的发展而勤奋工作,他的严谨治学态度和献身精神受到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

  (作者:高云鹏)

简历

  1903年8月10日 出生于安徽省全椒县。

  1924年 毕业于北京清华学堂理工科。

  1926年 获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学院心理学系学士学位。

  1928年 获美国斯坦福大学硕士学位。

  1930年 获美国斯坦福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31―1932年 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理学院心理系教授。

  1936―1937年 任清华大学心理系代主任。

  1938―1948年 任清华大学心理系主任。

  1952年至今 任北京大学心理系(1978年前为哲学系心理学专业)教授。

主要论著

  1 Zhou Siegen-K.The Quadrant tachistoscope.J Experimental
psycholo-gy,1929,12:178―186.

  2 Zhou Siegen-K.Reading and legibility of Chinese
Characters(Ⅱ).JEx-perimental psychology,1930,13:332―351.

  3 Zhou Siegen-K.Reading and lgibility of chinese
characters(Ⅲ).JEx-perimental psychology,1930,13:438―452.

  4 Zhou Siegen-K.Cinematography of psychologies.Psychology
Review,1931,38:254―275.

  5 周先庚学生颜色嗜好之调查.测验,1934,(157):437―447.

  6 周先庚,陈汉标.中国学生之普遍的与特殊的颜色嗜好.测验,1935,2(2):1―30.

  7 周先庚.陆军士兵与军校学生智慧测验的统计报告.测验,1935,2(3):28―38。

  8 周先庚.男女判断三段论法的性别差异.中华教育界,1935,23(5):41―47.

  9 周先庚.定县历年测验统计结果略述.测验,1935,2(3):1―27.

  10 周先庚.定县七年新法测验考试之实施结果.民间,1935,1(9):1―11.

  11 周先庚.一个实验情绪的新方法.巴黎第十一届国际心理学年会宣读,1937.

  12 周先庚.关于麦独孤本能与动机的理论问题.英国爱丁堡第十二届国际心理学年会宣读,1948.

  13 周先庚,郑芳,谈天才.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

支持本站发展,请点击广告,谢谢



欢迎访问心理人物分类中的其它文章。

[心理人物] 威廉・詹姆斯

James, W
"意识是一条流动的河流"                
――威廉・詹姆斯
"他所提倡的学说隐含新美国心理学的可能于其内,而这个心理学后即成为机能心理学及其从第――心理测验和儿子――行为主义。詹姆斯指示别人如何到达的地方,正是别人所欲到达的去处。
――波林,《实验心理学史》

psyche.spotquick.com

一、 詹姆斯的生平


威廉・詹姆斯(1842――1910)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个著名的富豪之家。其父知识渊博,且非常重视对詹姆斯的教育,常鼓励詹姆斯独立求知,爱好科学,曾带詹姆斯游历法、英、瑞士等国。优裕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早期教育,使詹姆斯很早就形成了思想活跃、能言善辩、为人豁达、社会经验丰富等特点。
1860年在詹姆斯18岁时,曾一度决心成为一名画家,在波士顿学画一年后,1861年他转入了哈佛大学劳伦斯理学院学习化学和解剖学,后又改学医学。 1865年获得了一次随动物学家阿家西斯赴巴西亚马孙河作动物学调查的机会。在这次旅行中,他曾尝试过以生物学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但他发现自己不能忍受 这个领域所要求的正确而有秩序的资料收集、归类工作。于是他又恢复了医学的学习。1867年赴德国,就学于赫尔姆霍茨,熟悉了哲学、心理学。1869年詹 姆斯在哈佛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872年他接受了哈佛大学生理学讲师职位。在哈佛大学开设生理学和解剖学课程。由于研究神经系统生理学及其他与心理学 有关的生理学问题,詹姆斯开始转向心理学问题的研究。1875―1876年詹姆斯开设了他的第一门心理学课程即《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关系》,这是第一个美国 人开设的新心理学课程。1875年詹姆斯从校方获得了300美元为其心理学课程购置实验室和演示设备,从而建立了供其教学示范用的心理学实验室。1878 年詹姆斯与出版社签定了出版《心理学原理》一书的合同。最初他认为用两年时间就可以写好这本书,不曾想一写就是12年。1880年詹姆斯任哲学副教授。 1884年他发起组织"美国心理研究协会",在《心灵》杂志上发表他关于情绪的学说。1885年开始任哲学教授。1889年又改任心理学教授。1890年 他的著名的《心理学原理》出版了,该书文笔流畅优美,一直为后人所称道。这是詹姆斯最重要的心理学著作,出版一个世纪以来,"它的力量尚未消减,它的识见 也尚未落伍"。正值他出版一百周年之际,1990年美国出版了一本《心理学原理反思》研究著作。1894年和1904年詹姆斯两次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 席。
《心理学原理》出版后,詹姆斯觉得他已说出他所知道的关于心理学的一切,故转向哲学的研究,而聘请闵斯特伯格来哈佛大学做心理学实验室主任。在以后的岁月 里,詹姆斯只写了《心理学简编》(1892)和另外两本与心理学有关的书,即《对教师讲心理学》(1899)和《宗教经验种种》(1901―1902)。 他的大部分时间集中在哲学研究和哲学著作的写作上。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实用主义》(1907)、《多元的宇宙》(1909)、《真理的意义》 (1909)等。这些著作使他和皮尔士、杜威等成为实用主义哲学的倡导人。1910年詹姆斯逝世,终年68岁。
二、詹姆斯的贡献
詹姆斯没有像冯特那样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心理学,没有广招门徒,也没有建立自己的心理学派;在实验方法风靡心理学领域之时他采取的都是消极的态度,对于以 后流行的倾向如智力测验等,他也充耳不闻;他甚至否认过自己是心理学家,否认存在着一种新心理学。但这一切,并没有损害他在心理学发展上的导师形象,并由 于他独特的人格、新颖的见解和流畅的文笔,更由于他的思想适应了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他的著作和学说对美国甚至对世界心理学的发展均有重大影响。柯恩 1973年调查结果表明,在心理学的第一个十年(1880―1890),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依次是冯特、詹姆斯、赫尔姆霍茨、艾宾浩斯和费希纳;在第二个 十年(1890―1899),依次是詹姆斯、冯特、杜威、铁钦纳、和佛洛伊德。由此可见詹姆斯在心理学史中的地位。

詹姆斯是作为个人而不是某个学派的领袖对美国心理学发生影响的。美国许多著名的心理学家如霍尔,安吉尔,桑代可,武德沃斯等都承认他们是受到詹姆斯的影响 而走向实验心理学的道路的。从五六十年代起,美国心理学逐步为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所取代。令人惊异的是,虽然他们的各自的观点有很大不同,但认知 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却都从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中引经据典。认知心理学从詹姆斯对"意识流"、"记忆"、"注意"、"推理"、和"表象"的记述中找 到了依托,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又从詹姆斯对"自我意识"、"本能"的见解里吸取了养分。现代美国普通心理学的教科书,无论是出自何派之手,很少有不提到詹姆 斯的观点的。
詹姆斯的影响不仅限于心理学领域。他使实用主义生活化的做法,使他成了美国家喻户晓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提出的意识流学说对西方文学艺术和思想文化也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
总之,詹姆斯是美国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一个科学心理学和最后一个哲学心理学家,在美国心理学的整个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世界心理学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作为美国心理学之父,作为心理学的一代宗师,詹姆斯是当之无愧的。

支持本站发展,请点击广告,谢谢
欢迎访问心理人物分类中的其它文章。

[心理藏书] 消费者行为学 中文 第7版(003)


中文名称:消费者行为学(原书第7版)
英文名称: Consumer Behavior: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7th Edition)
作者: 德尔I.霍金斯 罗格J.贝斯特 肯尼思A.科尼 译者:符国群 等
市场价: ¥53.00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7-111-07557
出版日期:2000-8-1
丛书: 营销教材译丛
文件大小:10.09MB
文件格式:PDF,使用winrar进行了分卷压缩,要阅读本书你可能需要winrar软件和acrobat reader

译者序:
霍金斯.贝斯特和科尼所著《消费者行为学》第1版问世于1980年,后每隔3年修订一次.本书是根据其最新一版即第7版译出.

在西方众多的消费者行为学教科书中,霍金斯等人的这部教材颇具特色,而且在篇章结构与内容安排上比较符合东方人的思维方式与习惯.全书分六大部分.第一部 分为导论,介绍消费者行为的性质.消费者行为在社会各个方面尤其是营销领域的运用,暗含性地阐明了了解掌握消费者行为知识的意义与价值.第二部分讨论了消 费者行为的外部影响因素,包括文化.亚文化.价值观.性别.角色.人口与社会环境.家庭和群体影响等.虽然这一部分所引用的数据大部分来自美国,但也有一 部分材料(其中包括很多实例)来自其他国家或取自其他文化.第三部分讨论消费者行为的内部影响因素,包括知觉.学习与记忆.动机.个性.情绪.态度.自我 概念与生活方式.第四部分介绍消费者决策过程,第五部分讨论组织购买行为,最后一部分则集中审视和探讨消费者行为与营销规制方面的问题.除第一部分以外, 其余各部分之后均附有若干与书本内容密切关联的案例.另外,书后两个附录对常用的消费者调研方法以及消费者行为审计做了简要介绍

01 本书内容全面.广泛,侧重从管理与运用角度对消费者行为进行讨论和分析.每章后附有大量复习题.讨论题和实践题.所配的案例不仅紧密联系教材所介绍的概 念.原理,而且短小精悍,适合课堂阅读和讨论.本书适合高等院校市场营销及相关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阅读,也可作为有关理论与实际工作者的参考读物.

02 各章翻译具体分工如下:前言及第1.2章(符国群),第3章(肖本桥),第4章(吕万英),第5.6.7.8章及第二部分案例(阴越),第9章(姚惠珍. 符国群),第10.11.12章(丁嘉丽),第13.14章及第三部分案例(尹杞月.符国群),第15.16章(金葵.符国群),第17章(张勤.符国 群),第18章(徐桂华.阴越),第19章及第四部分案例(徐桂华.符国群),第20.21章及第五和第六部分案例(高丽),附录A.附录B(符国群). 全书由符国群校对.定稿.

03 由于时间紧迫,加之译者水平有限,错译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诚望广大读者和学术界同仁不吝赐教.

符国群 2000 年元月 于武昌珞珈山


免费下载
下载链接一:From Acrobat Share
下载链接二:From Box.net
下载链接三:From 115.com

在线预览:(如果你是使用rss订阅或者浏览器的版本太低,可能会看不到在线预览,请访问收心阁预览,并安装flash插件).














[心理藏书]荣格 Psychological_Types(002)


20060330jung

书名:Psychological Types
作者:卡尔.荣格
语言:英文
出版年代:1921
出版社:不详
格式:PDF
大小:173KB


荣格小传

荣 格于1875年出生于瑞士东北部康斯坦斯湖畔一个名叫凯斯维尔的乡村里,他家中一共有9个牧师(他的父亲和8个叔伯),家庭中浓厚的宗教气氛很大程度上培 养助长了荣格的神秘主义倾向。荣格的童年生活是孤独的。他有两个哥哥,但都在他出生之前夭折了;他的父母不和睦,经常吵架,母亲的性情反复无常。荣格常常 是一个人玩,自己设计出各种模仿宗教仪式的游戏;他常常沉湎在梦、幻觉和离奇的想象中,他喜欢独自面对美丽的湖光山色,享受与大自然默契的愉悦,领悟大自 然给他的神秘启示。这一切使得荣格自小就非常内向、敏感。
1907年,荣格和弗洛伊德第一次见面,彼此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此后,大约有五年的时间,可以说是他们的"蜜月"。弗洛伊德器重荣格,称他为"我亲爱的 儿子"。希望他继承自己的事业,认为"当我所建立的王国被孤立的时候,惟有荣格一个人应该继承它的全部事业"。1911年,弗洛伊德不顾其他人的反对,推 荐荣格担任了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第一任主席。而荣格也非常尊敬弗洛伊德。
但是,两人的亲密关系毕竟不能掩盖他们之间真实存在的思想上的分歧。这首先并且也集中地在性理论方面暴露出来。事实上荣格从一开始就倾向于把力比多看成是一种创造性的、指向未来并不可破坏的生命力,可以被导向不同的方向,性不是它唯一的、甚至也不是主要的形态。
开始,荣格只是在和弗洛伊德的通信与私下交谈中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到1912年,他发表了《力比多的象征》一文,同年夏天,他又去美国讲学,在那里,他 终于公开了他与弗洛伊德之间的分歧。1913年10月,荣格辞去《国际精神分析年鉴》主编职务;1914年又辞去了国际精神分析学会主席职务,然后又退出 了学会。荣格和弗洛伊德之间的友谊、合作和往来至此结束,但是荣格终其一生都保持着对弗洛伊德真诚的敬意

分析心理学是由瑞士著名精神病学家荣格所倡导。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认为精神活动是由意识与潜意识活动组成的,借助于象征语言(梦、幻想)而互相交流。 精神活动具有力求将意识与潜意识整合为一体的倾向。这个学派认为,帮助病人正确面对其潜意识活动,便可增进内省能力,使精神症状得以缓解。
   荣格和弗洛伊德同属精神分析学派,但两者在理论体系上有许多不同之处:
   (1)两人皆重视潜意识,但荣格的潜意识范围较广,除包括弗洛伊德所强调的婴儿根源外,荣格还强调人格的种族根源。其次,荣格所谓的潜意识不同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弗氏的潜意识只有非理性的成分,而荣格的潜意识为心理能量及智慧的根源,所以具有积极性。
   (2)荣格对于人类的看法包含目的论和因果论,他认为人类行为是由个人及种族的历史和对生活的期望所形成。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行为受过去和未来的影响。而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是受过去的影响。
   (3)荣格反对弗洛伊德的泛性论,他不认为"力比多"是性欲的来源,而认为是生命力的来源。
   (4)弗洛伊德学说过分强调生命中的病理部分和人的缺陷,而荣格则喜欢从一个人的健全方面着手研究。
   (5)按荣格的观点,人具有一种持久、创造的发展,以及追求完美的渴望。此一看法,不同于弗氏无休止地重复本能性目标,直到老死。现代荣格心理疗法有下列四个步骤:
   (1)投射和衍生物:心理的基本原则是潜意识的投射,即归因于其他人或外部环境。这种投射可能导致错误的知觉(如当他人自觉良好而你认为他苦恼、悲伤)或 正确酌知觉(如你的朋友过于吝啬使您感到气愤),投射总伴有强烈的情感反应。在分析过程中,必须使病人知道自己投射的程度和行为如何受其影响,这样病人就 会知道自己的心灵,作出反应或消除投射。
   (2)面临自己的"阴影":人的阴影是他的心理的一个方面,可以不被自己所觉察。面临自己的阴影是十分痛苦的,并且理论上是无休止的。分析家必须仔细指导以便来访者认识到自己并改变自己的不适合的行为。
   (3)情结:情结是一个能量系统,它在心理中如同一个矿床。在它的中心,如同旋风一样,其能量来源于意识中的人格。如自卑情结或优越情结,父亲和母亲情结等等。分析家帮助病人认同自己的情绪,并逐渐地摒弃它们并回到意识中的自我。
   (4)面临"集体潜意识":所谓集体潜意识,就是人类在种族进化中所遗留下来的心理现象。它并不是个人的,而且是全体的、普遍的。人类多多少少都具有同样 的集体潜意识。人与生俱来都有一种特质,此特质使我们对各种事物的反应有一特定型式。如人之所以怕蛇与黑暗,乃是原始人类常在黑暗中遭遇危险和受毒蛇之害 所致。指导者在进行治疗时只要把这些原则从神话学、文学等方面加以引用解释,就可达到效果。
  荣格的方法既是一种再教育的过程,又是一种了解心理现象的方法,也可认为是一种治疗方法,因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在医学、心理学、哲学、精神病学、文学等领域都是有一定地位的。

下载本书:


下载链接一:From Acrobat.com
下载链接二:From 115.com

在线预览:(如果你是使用rss订阅或者浏览器的版本太低,可能会看不到在线预览,请访问收心阁预览,并安装flash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