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27

[心里文萃]20世纪心理学通览 丛书简介

心理科学的真正发展是在20世纪,20世纪的心理学出现了不少流派,成立了许多学术组织,出版了数量客观的研究文献,影响十分广泛。回顾一下心理科学在这百年间所取得的成果,不仅有助于人们认识心理科学自身的地位和作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比较的范本,而且可以为21世纪心理科学的基本走向提供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促使心理科学更加健康地发展。《20世纪心理学通览》丛书的意义正在于此。  

《20世纪心理学通览》丛书以20世纪心理学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一派、一家、一人、一说为选题原则,涉及的流派有元素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策动主义、格式塔原理、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历史学派、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等。从每一流派中有所侧重地选出一位创始人或代表人物的学说,从中可以看到这些学说对20世纪心理学发展的影响,以及它们自身的地位和成就。在“通览”中,每本译作都附有译序,对倡导某一学说的代表人物及其学说在20世纪心理学中的地位、影响和价值作一基本的阐释,以利读者深入读解和研究。


下面简要介绍《20世纪心理学通览》丛书各分册:

1、心理学史 (美)托马斯. H. 黎黑著  李维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托马斯.哈代.黎黑编写的这部《心理学史》是试图探索西方心理学“新史”风格的一个典范。其新意在于:一、从科学哲学的角度探讨了科学心理学的理论模型,预示了科学心理学理论发展的三种趋势:句法观点、语义观点和自然主义观点;二、区分了行为学说和行为主义;三、对认知心理学提出了质疑;四、正视心理学面临的挑战,包括心理学的神秘主义、还原论和社会生物学、人文学科中的释义学三个方面。

2、基础与应用心理学 (德) 雨果. 闵斯特伯格著 邵志芳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闵斯特伯格(1863年~1916年)所处的时代,正式新兴的实验心理学蓬勃发展的时期。本书是闵斯特伯格写的一部心理学教材,这部教材的体系和目标与以往的教材有显著的区别:以往的普通心理学教材只讲授个体心理学和心理过程,本书打破了这个限制,引入了社会心理学,并专门安排了“目的心理学”,对心理和行为的意义进行解释。闵氏将应用心理学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介绍了教育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经济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和艺术与科学心理学等应用性分支,提出了许多精彩的见解。

3、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德)库尔特. 考夫卡著 黎炜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

  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库尔特. 考夫卡是美籍德裔心理学家,作为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任务之一,他在本书中采纳并坚持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心物场和同型论。以心物场和同型论为格式塔的总纲,由此派生出若干亚原则,称作组织律:图形与背景、接近性和连续性、完整和闭合倾向、相似性、转换律、共同方向运动。

4、社会心理学导论 (英) 威廉. 麦独孤著 俞国良,雷雳, 张登印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麦独孤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西方现代心理学流派--策动心理学或目的心理学的主要代表者和发言人。《社会心理学导论》一书,对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起了划时代的作用。在本书中,麦独孤主张心理学应着重研究本能、情绪情操和意志,认识活动唯有和情意活动一起方能构成整体的主体活动。因此,麦独孤构建了一套以遗传本能和相应的情绪以及后天所形成的感情为基础的人类社会行为学说。

5、心理诊断法 (瑞士)赫尔曼. 罗夏著 袁军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

  本书第一章主要讲墨迹图的制作方法和施测的基本要点;第二章主要讲施测的记分点问题;第三章是对前两章的补充;第四章是对各测验结果作预先的说明;第五章是罗夏本人做的测验样例;第六章是前五章的小结。第七章则详细阐述了罗夏的测验方法与精神分析方法的关系,了解这些关系,对于深入理解罗夏测验、精神分析以及罗夏测验结论的理论基础都是同等重要的。

6、拓扑心理学(德)库尔德. 勒温著 竺培梁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

  勒温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格式塔心理学自建立以来,一向偏重于知觉的研究,勒温对于意志和需要的研究,填补了格式塔心理学的这个不足之处。勒温的拓扑心理学标新立异,对于行为的动力的研究,对于动力场的向量的分析,对于心理生活空间的拓扑陈述等,都有新颖的见解和成果,对心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7、思维与语言 (俄)列夫. 谢苗诺维奇. 维果茨基著 李维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维果茨基倡导的文化-历史发展学说,以及由该学说派生出来的思维与语言的发展观点,对前苏联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无论是他的同事,还是他的助手和学生,都富有成效地使这一影响得以扩大。维果茨基从种系发生、个体发生、自我中心言语向内部言语过渡,以及概念的形成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思维与言语的发展。

8、行为主义 (美)约翰. 布鲁德斯. 华生著 李维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华生创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在20世纪20年代风行一时,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的进程。华生藐视传统,破旧立新,反对构造主义心理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创立了行为主义心理学,本书就是行为主义的最好概括。

9、人类的学习 (美)爱德华. L. 桑代克著 李月甫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爱德华. L. 桑代克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实验的倡导者、联结主义心理学说的建立者,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者。桑代克用猫和狗做被试,进行动物心理实验,创制了十分著名的“桑代克迷笼”,他把他的动物研究技术 应用于人类学习、教育原理和心理测验等领域,《人类的学习》是其将动物心理实验技术运用于人类学习的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10、自我的发展 (美) 简. 卢文格著 韦子木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卢文格是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当代西方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自我的发展》是一部资料极其丰富的著作,汇集了卢文格多年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探索,第一版旋即引起心理学界的重视,获得认可和好评。

11、记忆:一个实验的与社会的心理学研究 (英)弗雷德里克. C. 巴特莱特著 黎炜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巴特莱特是他那个时代英国心理学界的领袖,曾任英国伦敦皇家学会会员和美国全国科学院外籍会员。巴特莱特的心理学观点具有强烈的经验主义色彩,并带有明显的实用倾向,他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人类实验心理学的传统范畴。

12、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 (美)埃里克.H.埃里克森 孙名之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埃里克森是一位美国精神分析医生,也是当代最有名望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埃里克森的精神分析理论对于现代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临床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社会心理学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他的理论以及对现实社会生活中重大问题的探讨有不少引人注意和值得反思之处。

13、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德)威廉. 冯特著 李维, 沈烈敏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

  威廉.冯特是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构造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是一部极其重要的心理学著作,他它记录了冯特心理学思想的形成,以及从哲学向心理学的转折,史称该书为“生理学家的朴素心理学”。该书涉及的是实验心理学多年来重点讨论的问题。

14、动物和人的目的性行为 (美)爱德华·C·托尔曼著 李维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9

  爱德华·C·托尔曼是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动物和人的目的性行为》是托尔曼最具代表性的著述,成为新行为主义运动的经典。托尔曼的理论对心理学,尤其是在学习理论领域,具有巨大的影响。他开创了有关学习的许多重要课题,并将中介变量的概念引入心理学

15、精神病学的人际理论 (美)哈里·斯塔克·沙利文著 韦子木, 张荣皋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9

  哈里·斯塔克·沙利文是美国精神病医生和精神分析理论家,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沙利文对心理学的主要贡献之一是关于人格形成的学说,其人格理论又称作人际理论,集中表现在《精神病学的人际理论》一书中。该书是沙利文最有影响的代表作。

16、人类动机:比喻、理论和研究 (美)伯纳德·韦纳著 孙煜明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9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是当代国际心理学领域的著名学者,是动机认知心理学派的倡导者之一。本书的构思是围绕着两种比喻(机器比喻和神的比喻)展开的,他使用比喻的目的,在于为观察世界提供一种新的方式,用以重新组织知觉或创造一种知觉的转移,以不同的方式“建构”客体,从而产生一种新的心理构想,并由此唤起一系列不同的联系,引导我们去理解未知的人类动机。

17、认知失调理论 (美)利昂·费斯汀格著 郑全全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9

  利昂·费斯汀格是美国心理学家,对于认知失调的探索及其有关概念和理论的形成始于1951年。从分析地震后产生流言的资料为出发点,费斯汀格提出了失调的概念和减少失调的假设,并对此加以充实和发展,包括了大众媒体的效应、人际沟通和态度改变等类似现象,进而形成了认知失调理论。

18、发展的自我 (美)罗伯特·凯根著 韦子木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9

  罗伯特·凯根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他创立的“结构-发展”理论,是在自我心理学研究领域,继精神分析和存在主义这两大学说后问世的第三大学说,由此也确立了他在心理学界的学术地位。《发展的自我》是凯根的代表作,在这部著作中,他第一次完整地阐释了他的“结构-发展”理论。

19、人的能力:它们的性质与度量 (英)查尔斯·爱德华·斯皮尔曼著 袁军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9
  查尔斯·爱德华·斯皮尔曼是20世纪一位伟大的英国心理学家,英国心理学会1923-1926届的主席。《人的能力》是一部基于数学推导和经验研究的科学著作。


欢迎访问心理文萃分类中的其它文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